論語苦學樂學?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論語苦學樂學?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論語苦學樂學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譯】
孔子說,“我沒有看見喜歡仁和厭惡不仁的人啊。喜歡仁的人,沒得說了;厭惡不仁的人,他的仁就是使不仁不與自己沾邊。有能夠用一天工夫努力于仁嗎?我沒有見過力量不夠的。也許真有,但我沒看見。”
【記】
《論語》中有許多說法直接矛盾。例如,一方面是強調“仁”的稀少、罕有、難得、不易做到;另一方面又強調大家都要做到,一刻也不能脫離;而且隻要立志去做,“仁”是容易做到的,等等。所以這不能看作哲學思辨或邏輯論證,隻能看作是實踐勸導。一方面是難得,一方面是易做;而隻要做,也就可得救。
孟子是不講邏輯的,他的論辯從邏輯講往往是不通的。荀子的邏輯性很強,其學生韓非更如此,名家及墨辯更如此。可見中國人并非沒有邏輯思維或嚴格推理的能力,卻不依靠和發展它,而維持其民族的生存如此長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