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點指津】
骈句,指的是結構相似、内容相關、行文相鄰、字數相等的兩句話。骈句在先秦文章中就有,但不是有意而為,漢代産生賦這一文體之後,才盛行起來,到六朝時更發展成為骈體文,而且多用四言六言的句子排比對偶,稱為“骈四俪六”。中唐以後,骈體文衰落,但人們在文章中仍常用骈句,而且不限于四言六言。它跟對偶相似,隻是不像要求對偶那樣在音韻上必須嚴格。
骈句在其語言表現形式上有工整和不工整之分,不工整的骈句在結構和字數上可能不完全相等,隻是基本相同即可。散句,則是相對于骈句而言,它在句式長短上沒有任何要求,隻要符合作者表現的主題的需要就行,換而言之,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
一般的說,一篇文章中僅使用幾個骈句,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算不得“骈散結合”,必須使骈句達到一定的數量,才可以算得。但是,做為初中生,可以略微放松。如果能在平時的寫作中,在語言表達上,恰到好處使用骈散結合的句式,肯定可以使文章增色不少。我們學過《醉翁亭記》的語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間,多為散句,但也間有骈句,特别是使用21個“也”字作句尾,韻味濃郁;巧妙地用了25個“而”字使文章流暢優美,從容婉轉。
【範文引路】
我的空中樓閣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點。
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個柔和的角度上。
世界上有很多已經很美的東西,還需要一些點綴,山也是。小屋的出現,點破了山屋,好比一望無際的水面飄過一片風帆,遼闊無邊的天空掠過一隻飛雁,是單純的底色上一點靈動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點生氣,一點情調。
小屋點綴了山,什麼來點綴小屋呢?那是樹!
山上有一片純綠色的無花樹;花是美麗的,樹的美麗也不遜于花。花好比人的面龐,樹好比人的姿态。樹的美在于姿勢的清健或挺拔、苗條和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
有了這許多樹,小屋就有了許多特點。樹總是輕輕搖動着。樹的動,顯出小屋的靜;樹的高大,顯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别緻出色,乃是由于滿山皆樹,為小屋布置了一個美妙的綠的背景。
小屋後而且杳高過屋頂的大樹,細而密的枝葉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濃的樹蔭把小屋籠罩起來。這棵樹使小屋予人另一種印象,使小屋顯得含蓄而有風度。
換個角度,近看改為遠觀,小屋卻又變換位置,出現在另一些樹的上面,這個角度是遠遠地部在山下看。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樹,那些樹把小屋遮掩了,隻在樹與樹之間露出一些建築的線條,一角活潑翹起的屋檐,一排整齊的圖案式的屋瓦。一片藍,那是牆;一片白,那是窗。我的小屋在樹與樹之間若隐若現,淩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質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勢上,卻象鳥一樣,蝶一樣,憩于枝頭,輕靈而自由!
小屋之小,是受了土地的限制。論“領土”,隻有有限的一點。在有限的土地上,房屋比土地小,花園比房屋小,花園中的路又比花園小,這條小路是我袖珍型的花園大道。和“領土”相對的是“領空”,論“領空”卻又是無限的,足以舉目千裡,足以俯仰天地,左顧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綠野阡陌。适于心靈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說的遊目騁懷。這個無限的“領空”,是我開放性的院子。
有形的圍牆圍住一些花,有紫藤、月季、喇叭花、聖誕紅之類。天地相連的那一道弧線,是另一重無形的圍牆,也圍住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狀有片狀,有紅,有白,有絢爛,也有飄落。也許那是上帝玩賞的牡丹或芍藥,我們叫它雲或霞。空氣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氣使我覺得呼吸的是香!
光線以明亮為好,小屋的光線是明亮的,因為屋雖小,窗很多。例外的隻有破曉或入暮,那時山上隻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靜,一片甯谧。小屋在山的懷抱中,猶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綻開了一些,好象群山的退了一些。山是不動的,那是光線加緝,是早晨來到了山中。當花瓣微微收攏,那就是夜晚來臨了。小屋的光線既高于科學的時間性,也高于浪漫的文學性。
山上的環境是獨立的,是一條類似蘇花公路的山路,一邊傍山,一邊面臨稻浪起伏的綠海和那高高的山坡。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車,然而便于我行走。我出外,小屋是我快樂的起點;我歸來,小屋是我幸福的終站。往返于快樂與幸福之間,哪兒還有不好走的路呢?我隻覺得出外時身輕如飛,山路自動地後退;歸來時帶幾分雀躍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過了那些山坡。我替山坡起了個名字,叫幸福的階梯,山路被我喚做空中走廊!
我把一切應用的東西當做藝術,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藝術品-------就是小屋。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每個夜幕深重的晚上,山下亮起燦爛的萬家燈火,山上閃出疏落的燈光。山下的燈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燈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煙,淡如霧,山也虛無,樹也缥缈。小屋迷于霧失樓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煙霧之中、星點之下、月影之側的空中樓閣!
這座空中樓閣占了地利之便,可以省去許多室内設計和其他的裝飾。
雖不養鳥,每天早晨有鳥語盈耳。
無需挂畫,門外有幅巨畫--名叫自然。
【老師點評】
《我的空中樓閣》寫的是“我”建在山上的家,即指在"霧失樓台"的景色變幻中,猶如聳入天際的樓閣;又指作者心中向往的一塊遠離塵嚣,沒有污染,沒有傾軋的幻景中的淨地;一種獨立的、自由的、美好的生活境界。在言詞間,流露出對家的喜愛,比如:“樹的動,顯出小屋的靜;樹的高大,顯出小屋的小巧。”“我出外,小屋是我快樂的起點;我歸來,小屋是我幸福的終站。”
骈散結合是本文重要的特色,但凡表現對家居環境的喜愛時,都是用骈文來宣洩内心的情感,然後借助散句前後銜接。文字清新優美,語韻流暢,鮮明的凸現作者内心的快樂和欣慰。骈散結合的句式,讀之抑揚頓挫,那份對家居環境的滿足之情洋溢于表,充分表明了作者對超然物外的“獨立的、安靜的”生活的向往。
【佳作示例】
永遠的蘇武
揮一揮羊鞭,錦帽貂裘,他将其扔進雲霄深處;弄一支秃筆,矮紙斜行,他镌刻出對大漢最深切的眷顧。一邊是高官厚祿,一邊是赤膽忠心:站在忘卻與銘記之間、站在逸豫與憂勞之間,他選擇了忘卻富貴,選擇了銘記忠心給人性塗上最濃重的一筆。
擎一支旌節,他懷抱漢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陣駝鈴,他闊别長安的歌舞升平,遊蕩于寒沙裹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駕)架起橫亘天山,溝通中原的飛虹。
哀歎,當漢使謀反事敗;正氣,當蘇武拒絕折節叛敵;驚詫,當單于面對這個甯死不屈,不為富貴所動的鐵血男兒;執著,蘇武舉起羊鞭,選擇作高山雪蓮那執著而聖潔的守望。
朔風凜烈(冽),他與冷月作(做)伴,北顧中原,将“生是大漢人,死是大漢臣”的高貴銘記在心靈深處。胡茄幽怨,他與孤冢為(舞)伍,怅望大漠飛雪,将“榮華富貴,千金封侯”的許諾忘卻得一幹二淨。地窖冰冷,他将滿口氈毛與草皮一塊咽下,渾身的熱血卻沸騰着一個至死不渝的信念———銘記祖國,精忠報國。冰雪飄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卻敲響千秋的絕唱———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猶能(望)忘。
好一個永遠的蘇武;他用睿智,銘記下對大汗(漢)忠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風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節升華為一段千古的驚奇,書寫了一段銘傳千古的悲歌。
好一個永遠的蘇武;他用勇氣,忘卻了單于榮華富貴的引誘,在大漠黃沙中漸行漸遠,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為一段不朽的曆史,揮灑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
曆史不能忘記,在浮華與堅守之間,北海的蘇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鐵血男兒,用不屈與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釋,忘卻富足,成就氣節;銘記祖國,造就偉大。
我明白了,在忘卻與銘記之間,在享受與堅忍之間,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蘇武,用執著與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貴,隻不過過眼雲煙,忘卻,便是它的最好歸宿;忠心,方才是曆史永恒,銘記,是它的精神家園。
壯哉,那永遠的蘇武!偉哉,那振(震)撼人心的忘記!奇哉,那驚天動地的銘記!雄哉,那一段忘記與銘記的千載頌歌!
永遠的蘇武。
【老師點評】
本文句式變化靈活,開頭接連三個對比句,把讀者帶入那段沉重的曆史,引起閱讀的興趣。在二三自然段,也是一樣講究對稱、獨特的骈體句式,無比體現作者掌握詞彙之豐富,運用變化之多樣,特别注意詞與詞之間的互相照應。
為更好的表現蘇武的形象,作者還采用各種修辭來增光添彩,文中的對偶句、比喻句、排比句随處可見,做到骈散結合,句句恰當貼切,富有韻味。總體看來,文采飛揚,足以表現作者良好的文字功底和對各類句式綜合運用的能力。
原創稿件,敬請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