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段時間經常跟一位女性長輩去菜場買菜,她當時教我的選菜方法種種如今我都已忘得差不多了,隻有一個印象還極深刻,她說菜市場裡有兩種菜她是不會去講價的,一種是白花菜,另一種是啥忘了。因為這兩種菜都不好照拂,“費心巴力才包起來這麼一顆,相當不容易”。我從此對白花菜印象改觀,然而改觀是改觀了,白花菜膩蟲多、難洗仍然是阻礙我把它買回家的一座大山。
有白花菜,也有綠花菜,學名分别對應的是花椰菜和西蘭花,光看學名很會讓人鬧不清楚它們倆誰是誰。就像我現在打出這段字的同時,也陷在一種“啥?誰是誰來着?”的天然懵當中一樣.......用白色和綠色來區分就方便多了,要是親眼看到那應該更不會認錯了,我一直不覺得它們倆長得像。
同為花菜,很多人不喜歡綠花菜,嫌氣味不好聞、生菜味太重等等等等,對于白花菜,就沒什麼可說的了,除了難洗之外,中規中矩挑不出毛病來。做法也不多,家常素炒或者炒肉、幹鍋裡湊下熱鬧,肉湯裡打個蘸水,别的好像就沒啥了。在有限的做法裡如何讓它更好吃呢?這就是今天的主題了。
先從洗花菜說起,以前的花菜膩蟲是很多的,藏在花冠裡,無論怎麼沖洗都不幹淨,所以花菜有專門的處理方法就是燙洗,将花菜劃成小朵,用開水燙洗,或者直接汆燙一道,漏勺撈起來以後再漂洗幹淨,這樣一來即使膩蟲沖不幹淨,也有個心裡安慰:反正都熟了,眼不見心不煩。我直到現在都用的這個法子,盡管現在已經沒有肉眼可見的膩蟲了。
漂洗好的花菜朵朵瀝幹水分,在讓它們奔赴油鍋之前想一想,如果想炝炒不添水的話,就要把花菜再撕小一點點,畢竟要直接由生炒到熟,不糊還帶着脆勁,還是弄小點容易。用其他做法就随意一些了,大點小點都可以。
炝炒白花菜,姜絲、幹辣椒絲入油鍋炒香,放幾粒麻椒提提味,然後下花菜,旺火兜炒,撒鹽調味,嘗嘗鹹淡,夠了就可以轉小火焖半分鐘,開蓋以後淋少許醬油炒勻,起鍋既得。吃起來脆脆的,帶着一點點幹辣椒的焦糊嗆香味。
清炒白花菜,相當于上一道炝炒白花菜的簡化版,掌握不好火候或是怕嗆的可以用這種做法。不用旺火招呼,正常炒香作料以後放花菜進去炒拌幾下,然後兌點清水或是高湯進去,焖上鍋蓋,咕嘟一小會兒,收汁差不多花菜也熟了,撒鹽調個味,清爽得很。
嫌顔色淡的順手切幾絲紅辣椒綠辣椒進去和姜絲幹辣椒一起炒香。在有青蒜苗上市的季節,切幾段蒜苗進去更好,香得像在吃回鍋肉(誤)。
西紅柿炒白花菜,這道菜怎麼說呢,在有些人眼裡就是黑暗料理吧?我覺着算是下飯菜。熟透的西紅柿去皮,切塊,在炒香的蒜末油鍋裡炒化,炒出濃汁來,再把切小的菜花放進去煨熟,充分吃透番茄汁的味道,提前撒鹽。花菜雖然不太吸味,碰上這麼濃汁的西紅柿也要給點面子,浸入到那一些些酸甜裡去。如果西紅柿不夠味,可以放少許番茄醬,或是辣醬提味。
素什錦,花菜、木耳、番茄、腐皮、青椒、胡蘿蔔這幾樣,切片的切片,撕小的撕小,清油淡炒,有甜有淡淡的果酸,還有事不關己的花菜自己的味道,想一想,這麼素的素什錦你喜歡嗎?喜歡就清炒來吃吃看。
幹鍋花菜,可以放肉,也可以不放,但辣醬或是油豆豉還是要有的,火力也還是要旺的,油要多一些。油燒熱之後炒香辣醬、豆豉,再放花菜和其他配菜翻炒,加肉的話用五花肉,先煸出肥油來,再放菜炒。配菜方面,木耳、蒜苗、青椒、豆幹都是不錯的搭配。
花菜炒五花、臘肉,花菜炒五花肉,先把五花肉煸到肥油出來,再放花菜,花菜事先汆燙到半熟,炒起來比較合适,不至于把五花肉炒到太老。炒臘肉也差不多,過于鹹的臘肉事先煮泡一下,換洗幾次水,切成薄片再下鍋,花菜可以直接生炒,中途加點水咕嘟一會兒,臘肉味融到湯裡,更香。
臘腸炒花菜也不錯,不論是甜味的廣式香腸還是麻香鹹香辣香的川湘香腸,切片和花菜一炒,各有風味,都不賴。
花菜火腿湯,鹹香的火腿湯裡煮什麼菜好像都好吃,沒什麼好說的。
直接用火鍋底料炒,省去自己配料,也不錯,我試過,可以打80分。
(圖片整理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