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晴朗時,在市區晨沐廣場,經常能看到一隻隻風筝在空中悠遊飛翔、升向高處。順着風筝線向下尋去,一名老人站在一個鐵架子前,專注地仰望天空,并根據風勢,時而收線時而放線……這名老人名叫黃忠康,自從退二線後他便愛上了放風筝這項運動,這一愛好已持續了20多年。
放風筝成最愛
黃忠康今年77歲,樂成街道人。“我退休後有三大愛好,讓生活變得很充實。”他笑道。
隻要天氣好,黃忠康就喜歡騎上自行車,從市區雙雁公園出發,繞着樂清新城區騎行。有時興緻高,一趟就近一小時。他還報名參加了老年大學的國畫課,靜下心來時就賞畫作畫。動靜皆宜的愛好,讓他自得其樂。而他最愛的,要數放風筝了。
說起風筝情緣,他就打開了話匣子。“放風筝不僅是孩子們喜愛的娛樂項目,對我們老年人來說,也益處多多。”他說,在開始接觸放風筝之前,他的頸椎不好,經常會有頭暈眼花的症狀。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從報紙上看到一則關于杭州風筝協會的報道,上面介紹了許多放風筝對身體的好處。他就想着也試一下,沒想到這一嘗試,他就愛上了這項運動。
“放風筝可以活動肩頸,對視力也有好處,跟着風筝走動走動,可以鍛煉全身,非常适合老年人。”說起放風筝的好處,他一下打開了話匣子。退休後,他有了更多的時間,隻要遇上有風的好天氣,他都會出來放放風筝。這些年,他放風筝的身影遍布許多地方,離家近的晨沐廣場、燈芯橋上,更是時常能見到他的身影。
自己動手改裝
不知不覺放了二十多年風筝,他晉級成“高階玩家”。普通的小風筝已不能滿足他的要求,他收集了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風筝,還開始自己動手改造風筝。
他向記者展示了他的風筝,有展開後從1.5平方米到4平方米不等的三角風筝,有紅色大鱿魚、黑色蝙蝠、大金魚等做工精緻的風筝……略數一數,這些年他收藏的風筝起碼有五六十個。
他還動手給這些風筝“改裝”:風筝的兩端加上細長的飄帶,穩定性得到提升;兩個小風筝被組裝成一個大風筝,面積大了可以飛得更高……這其中,最吸引人的要數一個3平方米大的三角風筝。風筝裝上了彩燈,在夜空中放飛時,猶如孔雀開屏,光彩奪目。他給這個風筝取了個很貼切的名字“夜光孔雀”。在夏夜的晨沐廣場上空,時常能夠看到這隻“孔雀”的身影。
自制放飛支架
前日,記者在晨沐廣場偶遇黃忠康時,他正在一個一人多高的鐵支架旁放風筝。隻見他時而仰望天空,時而轉頭扶着支架,搖動支架上的手柄,調整風筝的高度。原來,他不隻對風筝進行改造,還自己研制放風筝的支架,當天所見的這個大支架就是他的“作品”之一。
黃忠康告訴記者,他放的風筝比較大,遇上大風要收線時,一個人時常會拉不動。“有好幾次,廣場上的小夥子看我這麼吃力,都趕緊跑來幫忙。”他笑道,這些慌亂的突發狀況,讓他很想找個放風筝的支架,但市場上沒有滿足他需求的架子,前年,他決定自己動手做一個。
這對曾在海軍服役、做過多年軍艦機械動力裝備操作和維護的他來說,并不是難事。他尋來鍍鋅水管、滑輪、自行車輪毂等材料,斷斷續續花了一周時間,拼裝焊接了一個立體支架:這個支架高1.7米左右,底部呈三角形,安裝了小輪子方便推行,支架上有若幹個大小不一的滑輪,最大的一個輪盤上,纏着厚厚的尼龍風筝線圈。“放飛時,轉動輪盤就可以調節風筝線長度,從而調節風筝高度,省力了不少,而且更穩固。”他說,這個支架造好後,還經過了幾次調整。由于風力太大,自行車輪毂沒用多久就承受不住壓力變形了,他翻找了許多材料,最後選取了更加牢固的電瓶車輪毂。
除了這個大型支架,他還有四五個簡易的小支架,用的時候背在身上,每個支架的輪盤大小不一,可以放飛不同大小的風筝。這些獨創的小支架和形态各異的風筝,讓他每次在放飛的時候,總能博得許多路人的贊歎。
“如今出來放風筝對我來說已不隻是為了鍛煉,更成為了我的一個興趣愛好。”他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