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鄰夢
網友提問:小學階段需要陪讀嗎?而父母隻是文化不高的水平?
回複:家長輔助孩子學習的主旨:作息監督。因為,文化知識講解有專業老師,日常生活作息管理歸家長,家長隻需監督孩子什麼時間幹什麼、多長時間幹完即可。
生命,被賦予了繁殖能力 生長周期 小部分損傷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質組合形态,所有自然生命都必須以被動适應 主動索取的方式适應自然生存環境。植物從自然物質中吸納可溶于水的微礦物質結合光合作用生産生命養料、動物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微生物寄宿在植物或動物體内......自然生命悄無聲息地形成了具有相對均衡穩定性的“生态食物鍊”。
人類,自然生命體系中綜合智商最高、成長發育最慢、成長可塑性最強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動物,也是自然生命體系中唯一具備按照自主生存需求通過主動勞動創造生活消費物資的動物族群,馴化播種植物的農業、馴服圈養動物的畜牧業和漁業、采礦加工制成生産勞動與生活輔助用具的工業、輔助人類戰勝疾病的醫藥業、輔助孩子們學習成長的教育業......主動勞動創造已經成為人類與其它自然生命區别開來的根本标志。
剛出生的人類嬰兒不能自主控制自己的身軀、不能自己尋找食物、不能獨自抵禦生存環境傷害、不知該如何與同伴進行分工協作......作為自然生命物質體系中綜合智商最高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動物,人類孩子出生後必須通過不斷模仿學習才能從長輩那裡繼承綜合生存技能。當然,為了将業已形成的文明生存方式世代傳承下去,人類社會形成了自然生命體系中最完備的群體生存技能傳承體制——教育。那麼,為什麼說家長輔助孩子學習的主旨在作息監督呢?
家庭教育的基礎在生活作息
《道德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chú)狗。”天地看待萬物都是一樣的,不會對誰特别好,也不會對誰特别壞,一切随其自然發展。餓了采摘植物果實充饑、偶爾捕食其它動物“打牙祭”、渴了喝山泉水、困了找個山洞或者樹杈歇息、吃飽了就和同伴打打鬧鬧......人類誕生之初和其它自然生命一樣,完全賴出生地的自然環境饋贈生活。當然,人類社會也并不存在與生俱來的文明作息智慧。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把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十二時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個時辰。十二時辰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産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于世的。西周時就已使用十二時辰制計時,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醜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古埃及人是一天24小時劃分的首創者,古埃及人制定了一年有12個月,取其倍數規定一天有24個小時。起初,祭司們把一天的時間劃分為4塊,規定白天10小時,夜晚12小時,黎明1小時,黃昏1小時,加起來是24 小時。後來為簡便起見,他們決定白天和夜晚各有12小時。雖然每小時長短随季節有所變化,但這種變化每年是一樣的。在應用公曆中,由于發現世界時在各地的不統一性。于是,在1879年,加拿大鐵路工程師伏列明提出了“區時”的概念,這個建議在1884年的一次國際會議上得到認同,由此正式建立了統一世界計量時刻的“區時系統”。
以日月相對地球位置變化為參照,人類制定出了日曆。但是,一日之中的太陽變化沒有明顯刻度,并且陰雨天根本沒法以太陽運動為參照。因此,以何物标記時間變化便成了人類普遍使用計時制度的最大障礙,日晷、沙漏、焚香等都曾為我國古代官場的重要計時工具。始于唐代的擒縱器是人類最早使用的機械鐘表計時儀器的鼻祖,之後随着鐘表制成工藝不斷改進,20世紀開始進入尋常百姓生活領域使用。
耕種農田,天明才能不傷苗、放牧牛羊,黑夜不便于管護、下河捕魚,黑夜也無法......農牧為主的生活時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老百姓最惬意的生活方式。然而,随着人類開始為生産勞動輔助用具加裝上蒸汽動力、電子動力、使用電能照明,人類主動勞動創造受日升日落的約束性越來越小、人際協作的準時性要求越來越高。當前,城鎮生活環境下的人際分工協作已精确到分秒,時間管理已經成為人際日常生活中最最核心的内容。
早晨的被窩多暖和、夜晚的燈光多明亮、和同伴嬉戲打鬧多歡樂、靜坐學習多無聊......學習文化知識不屬于人類維持生理平衡的基本需求。無論聖賢或愚笨,貪玩的孩童們都不會自覺主動去學習文化知識。因此,無論人類進化的何等文明級别,教育引導孩子們學習成長最長期、最艱巨的工作任務便是監督他們的作息。因為,講解知識内容實際上無須太多時間,講解之後更多時間需要監督孩子們進行實踐練習。
愛迪生說:“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靈感才是最重要的。”靈感就是生理基因賦予每個孩子的智慧種子,它決定每個孩子最大的可塑程度;汗水是澆灌孩子們智慧種子的甘露,缺少甘露再好的種子也結不出甜蜜的果實。但是,汗水不會自己送上門,孩子們肯定不會主動去幹那些看不見明确收益的事情。因此,《三字經》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太子少傅箴》指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聲和則響清,形正則影直。”所以說,家長輔助孩子學習的主旨在作息監督。
育鄰人使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陪練和顧問。
育鄰人願景:讓天下沒有難育的小、沒有難養的老。
孩子的成長如同百年大樹,需要經曆風雨、需要來自家庭的無私陪伴、需要來自學校和社會的諄諄教導。育鄰人:探索以鄰裡友善帶動社會和諧、推進社會德育教化、促進每個人健康快樂成長,以期與家長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長計劃、建成社區鄰裡相幫的教育服務生态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