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唐朝杜牧的這首通俗易懂的詩作,我們從小就很熟悉,一到清明節我就會想起而輕輕吟誦。清明節是掃墓、祭拜祖先的節日,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春季的第五個節氣,在這一天或是前兩天,時常會飄落細細綿綿的春雨,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機,也讓人漸生寥寥心事在其中的情愫。
一家人一起去給先人敬香,祈禱祖先保佑後代福澤延綿,并追憶往事,從而敬老尊賢,不忘本;這一天,曆史上有吃寒食的習俗,雖然有些已經淡化,但還是要記得“6吃3做3忌”,老傳統不要丢,敬祖懷恩添福運。
飲食風俗
1、青團
它是江南一帶的傳統小吃,擁有1000多年的曆史,黏黏的,甜糯的口感,似乎包裹着春天的青草氣息,現在制作青團用艾草,或是麥青汁,也有用綠色蔬菜榨汁來和糯米粉,做成團子後蒸制而成,顔色呈碧綠色,餡料兒有豬油豆沙等餡,今年的網紅是肉松餡兒的,甜鹹相融,令人喜愛。
2、發糕
清明吃發糕,主要是圖吉祥,取其“高”、“發”的美意,寓意發财高升。發糕口感綿軟,香甜不膩,有的地方制作時會放入糯米酒進行發酵,蒸制的發糕,營養健康,适合老人和孩子食用。
3、子福馍
這是山西、陝西一帶的清明傳統美食,蒸成大馍,加大棗、核桃等,做成龍的形狀盤在外面,中間放一個雞蛋,稱為“子福”,寓意全家團圓幸福。
4、馓子
馓子是一種油炸食品,口感酥脆。在春秋戰國時期,為紀念晉國大臣介子推,在寒食節要禁火三天,吃冷食,于是人們會提前炸好環狀的面食果腹,馓子是為寒食節準備的,所以也被稱為“寒具”。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二日,後來寒食節的一些習俗漸漸地融入到清明節當中,合二為一。
5、清明飯
清明這一天,有些地區用艾草,或者荠菜、枸杞葉等,洗淨切末,将臘肉、豆腐幹等食材加鹽爆炒後,與糯米一起混合拌勻,蒸制而成。溫州、閩東地區,是用荠菜與晚米、豬肉做成荠菜飯。
6、艾粄
艾粄是廣東客家的應節小吃,當地有“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的俗語,它用糯米粉、粘米粉、艾草等制作而成,因加了艾草,可以健胃消食。
3做的習俗
1、掃墓
清明節這一天,除了祭祖,還要給先人掃墓。我家通常會帶上一個喝完的飲料瓶、抹布、香、紙錢和假花(以前是鮮花),到墓園後,接水擦洗墓碑,去除雜草,綁上假花,點香,祭拜,跟逝去的親人說說話,然後在統一的地點給先人燒紙錢。
2、踏青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趁掃墓的時候,去郊外春遊,這源于遠古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古俗也圍繞着擇偶相配、生育的主題展開,從漢代起開始定型,自隋唐時期開始得以發展起來,這樣的民俗同時也是一種調劑活動,并對身體有益。
3、放風筝
風筝過去被稱為“紙鸢”,古話講:“鸢者長壽”,放風筝不僅對身體有益,也有着春天來臨的吉祥意義。
4、蹴鞠
蹴鞠就是古時的足球運動,起源于戰國,是古時清明節人們最喜歡的活動,到了漢代蹴鞠就成為較為專業化的運動。趁着清明假期,約上三五好友,帶上孩子來一場足球比賽也是一件很有樂趣的活動。
禁忌
1、忌在墓地拍照留念。現在人們喜歡拍照發朋友圈,不管是掃墓的親朋合影,還是與墓地合影都不妥。
2、忌穿大紅大紫。掃墓時盡量穿素衣,衣着整齊,以示對先人的尊敬。
3、注意掃墓時間。過去民間有“早清明,晚十一”的說法,現在各地區有所不同,隻要在清明節期間掃墓均可,錯峰出行,下午3點前結束。
清明節,每個地方的習俗不同,您那邊有什麼講究或者習俗呢?歡迎留言讨論。我是@清渺君,喜歡健康美食,咖啡的重度愛好者,如果您喜歡我的分享,點贊支持我吧,也可以關注我,後續會有很多有關美食、咖啡的文章,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