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海燕(宿松縣司法局黨組書記、局長,曾任團宿松縣委書記)
時光流逝,有些記憶會被沖淡,而有些記憶卻永遠鮮活。共青團是一個镌刻在我生命裡的名字,從1991年參加工作在共青團任職,直到2006年擔任團宿松縣委書記,再到2009年離開共青團崗位,19年的歲月流轉,共青團早已融入了我的青春與血液,更融入了我的夢想與追求。
一朝共青人,彙聚青春的激情。共青團是我工作的第一站,時至今日我仍然清楚地記得,在激情飛揚的青春歲月裡,青年幹部們助力希望工程時付出的心血和汗水,青年志願者服務縣域經濟發展的朝氣蓬勃,青年創業者在談及未來與發展時眼裡閃爍的光與亮......共青團是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衆組織,是黨的助手和後備軍,共青團員就是青年中的優秀代表。在團幹崗位上,我結識了許許多多有理想、有激情的有志青年,不論是起草文件、籌備會議的筆耕不辍,還是下鄉走訪、社會實踐的事必躬親,“積極、進取、團結”的信念始終銘記在心。
一朝共青人,感悟青春的溫情。共青團工作是走向未來、創造未來的偉大事業,在宿松這樣一個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對于這句話我感悟更深。在團縣委工作期間,我負責的“希望工程”工作,經常要在不同的鄉鎮走村入戶,深入了解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情況,一點一滴記錄在小本子上,又一個個想方設法去解決問題、回應關切。孩子們忽閃着漂亮的大眼睛,家長們或腼腆或熱情地和我們打着招呼。十餘年間,我們經手救助了一萬多名失學兒童,還記得和同事們獲得省、市表彰時的激動以及心中流淌的脈脈溫情,這一切成為了一路溫暖我前行的力量。
一朝共青人,錘煉青春的真情。共青團就像一座熔爐,青年的思想在這裡得到曆練,從稚嫩走向成熟。回想起我工作時的一件趣事,當時20歲出頭的我一個人坐長途汽車到省城去領希望工程文化衫,到了一看,我直接傻眼了,堆得像小山一樣高的三千多件文化衫,對當時的我來說真是“一座大山”,我心想一個人扛回來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在手機、電話都是稀罕物的年代,我隻能咬着牙每天在宿松縣貨車出沒的地方轉悠,皇天不負有心人,幾經周折、一路奔波回到宿松縣後,雖然被同事調侃是“又黑又瘦”,但當時那種滿心的激動和成就感早已占據了我的心頭。也正是在這樣一樁樁、一件件的小事中,我真正體悟到“腳下有泥,心中有情”的真意,真正完成了從“白面書生”到基層幹部的轉變。
一朝共青人,一生共青情。一路走來,曆經過不同崗位、承擔過不同職責,從青春年少到不惑之年,我一直在路上,依然在前行,希望能在服務發展、服務百姓、服務大局中,繼續綻放自己的芳華,貢獻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