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頭條##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
家住嶽陽的華華(化名)再次來到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兒科門診複診時露出了自信的笑容,華華經過治療,那些“被人嫌”的小動作明顯緩解了。
兩個月前,他曾因多次被同學和家長“投訴”不得不暫時停課前來就醫。
當時就診的原因是:9歲的華華課堂上不停的清嗓子,還時不時頭往右側扭,這種奇怪的現象在1分鐘内可以出現十幾次,課堂上同學們的目光會時不時“抛向他”。
也罰過站,被調過幾次座位,老師也發現各種懲罰都無效,小動作還是依舊存在。
剛開始華華爸也認為是孩子調皮,愛搞事,在家沒少挨打。
薛亦男主任當場就批評了華華爸,并告訴他,孩子近期的怪動作頻繁,很可能是患上了一種神經系統的疾病叫“抽動症”,他的偏頭動作和反複清嗓子是不受自己控制的,沒有自主性的。
薛亦男介紹,抽動障礙(Tic Disorders, TD)是一組主要發病于兒童期,表現為不自主的、反複的、快速的、無目的的一個部位或多個部位肌肉運動性抽動或(和)發聲性抽動的神經精神障礙疾病。
抽動大多起病年齡在18歲之前,4~8歲最多見,平均年齡約為6歲,在10~12歲最嚴重,然後逐漸減少,有些在青春後期和成年早期消退。
在TD及其各種亞型中,男童較女童多見,男女比例約為3~4∶1。
發病機制可以受遺傳、免疫、心理和環境的影響。
抽動障礙可以表現為運動抽動,包括頭、頸、肩、軀幹和四肢多個部位的肌肉出現的收縮運動,表現為頻繁眨眼、經常搖頭或擠眉弄眼以及踢腿、甩手動作,甚至腹肌抽動、全身抽動等。
也可以表現為發聲抽動,發生抽動時鼻部、口腔、咽喉部的肌肉收縮運動,由通過鼻腔、口腔或者咽喉部的氣流引起異常發聲,表現為吸鼻聲、清嗓子聲以及幹咳聲等。
華華的症狀就很典型,既有運動性也有發聲的性抽動。
當然,要确診還要繼續常規排查有無腦部器質性疾病和癫痫引起的抽搐,以及有無其他基礎疾病,心理行為的異常方面要排除強迫症、焦慮和多動症。
最後,檢查顯示:華華腦部核磁共振、腦電圖、血液化驗無異常,也無家族遺傳史。
其中華華的耶魯綜合抽動嚴重程度量表分别對運動性抽動和發聲性抽動每類抽動進行5個方面的評價:即抽動的數量頻度、強度、複雜性、幹擾,每項分六級做0~5分判分。
華華評分在35分,屬于中度。
确診了抽動障礙,薛亦男主任給華華開了2個月的口服藥物回家吃,并告訴家長抽動障礙是一個慢性疾病,一般治療時間長達一年以上。
對于部分服藥效果不好的,醫院還可以采取經顱磁治療和心理行為幹預治療。
當然,抽動障礙的治療更需要孩子自己、家庭、學校等全方位的參與、關注和支持。具體如下:
1.告誡孩子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盡量避免感冒、發熱、外傷等,鼓勵患兒多參加文體活動,做一些放松訓練,避免接觸不良刺激,如打電玩遊戲、看驚險恐怖片、吃辛辣食物等。
2.日常生活中家長不要刻意提醒和批評孩子的抽動發作。
可以将患兒的發作表現攝錄下來,就診時給醫師觀看,以便于病情的判别。
保證家庭環境溫馨、氛圍和諧,抽動症的危害因素之一就是壓力因素,除了學習壓力之外,不和諧的家庭環境也是孩子壓力的重要來源之一。
如果是被家庭關系影響較大的孩子,必要時父母與孩子一同進行相應的心理輔導,
3.家長應與學校老師多溝通交流,并通過老師引導同學不要嘲笑或歧視患兒。
鼓勵患兒大膽與同學及周圍人交往,增進社會适應能力。
4.如果抽動症孩子還可能共患多動症、強迫症、焦慮症等其他疾病,在抽動症的治療結束後,還應密切關注其他共患病的治療情況,防止因其他共患病的發生導緻抽動症狀的反複。
薛亦男主任提醒:抽動症一般不會自愈(所謂的自愈隻不過是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症狀的表現,并不能代表抽動症已經徹底治愈),随着孩子的成長和發育,包括神經功能的發育,抽動症的症狀的确會有好轉,特别到青春期之後,大約有50%可能症狀會完全消失,還有一部分症狀可以變得很輕,不影響功能和日常生活就不需要用藥治療。
當孩子反複抽動出現時,父母不要過于擔心。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遵醫囑用藥,不可間斷用藥,并做好孩子的日常護理,促進早日康複。
(編輯Rainbow。圖片來源網絡,侵删)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 兒科 劉麗玲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