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的形态稱為“地形”,主要的地形類型有五種,分别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山地地形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勢相對崎岖,地形起伏較大的地表形态,通常呈脈狀分布,稱為山脈。在我國的地形分布中,山脈是其他地形單元分布的骨架,許多山脈都有界線意義,在我國的衆多山脈中,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分為東中西三列。
太行山:華北地區的重要分界線
我國東北西南走向山脈的東列是位于台灣島上的“台灣山脈”,也是我國東部地區海拔最高的山脈,最高峰玉山山脈海拔為3952米;中列是“長白山和武夷山一線”;西列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一線”。今天我們要來介紹的就是位于我國華北地區的太行山,太行山南北長度約為400千米,總體呈北高南低,海拔多在1200米以上,其中有些山峰的海拔在2000米以上,最高峰為北部的五台山,海拔為3061米。
五台山
太行山是我國山脈中具有重要界線意義的山脈,是我國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也是我國重要地形單元的分界線,太行山以東為“華北平原”,太行山以西為“黃土高原”。因此,太行山東西兩側的地勢差異較大,東側連接平原地形,地勢落差大,起伏較為陡峭;而西側連接高原地形,地勢落差小,起伏較為和緩。
中國三級階梯示意圖
從經緯度來看,太行山位于北緯34°至北緯41°,東經110°至東經114°之間,主要分布的範圍主要涉及北京、河北、山西和河南等四省份。太行山在6億年前的地質時期,是一片海洋,位于海底,是一個沉積環境,形成了大量的沉積岩,大約在240萬年以前,太行山地區開始大規模的擡升,而華北平原地區則發生下沉,太行山由此産生。
太行山
從氣候類型來看,太行山所在地區都屬于溫帶季風氣候,但是太行山東西兩側的降水差異還是比較明顯的。由于太行山呈東北西南走向,剛好和我國的夏季風(東南季風)垂直,東南季風在太行山東坡受到阻擋而擡升,形成地形雨,降水較為豐富,多分布溫帶落葉闊葉林。而太行山西側地區地處東南季風的背風坡,降水較少,植被也從溫帶落葉闊葉林逐漸過渡到溫帶草原分布。
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
太行山東側由于有較為豐富的降水,從而形成了許多自西向東流動的河流,這些河流的上遊在太行山區流淌,由于地勢較陡,流速很快,多表現為侵蝕性,攜帶有較多的泥沙,等這些河流在東側山麓流出太行山,進入地勢十分低平的華北平原時,由于流速突然下降,從而攜帶的泥沙快速沉積,形成以山口為中心的扇形堆積,形成“沖積扇”。太行山東麓地區分布的大量沖積扇地形,土壤深厚、水源充足,加上有一定的坡度,不易積水,是華北平原地區較好的農業生産區,不易發生“土壤鹽堿化”現象。
太行山東麓地區新石器時代至商周遺址分布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