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周三免費博物館?作為一座千年古都,北京曾經擁有16座城門和近40公裡的高大城牆,瑞典人喜仁龍在他那本著名的《北京的城牆和城門》中寫道:“縱觀北京城内規模巨大的建築,無一比得上内城城牆那樣雄偉壯觀初看起來,它們也許不像宮殿、寺廟和店鋪牌樓那樣賞心悅目,當你漸漸熟悉這座大城市以後,就會覺得這些城牆是最動人心魄的古迹———幅員廣闊,沉穩雄勁,有一種高屋建瓴、睥睨四鄰的氣派……這些城牆無論是在建築用材還是營造工藝方面,都富于變化,具有曆史文獻般的價值”,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北京周三免費博物館?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北京周三免費博物館
作為一座千年古都,北京曾經擁有16座城門和近40公裡的高大城牆,瑞典人喜仁龍在他那本著名的《北京的城牆和城門》中寫道:“縱觀北京城内規模巨大的建築,無一比得上内城城牆那樣雄偉壯觀。初看起來,它們也許不像宮殿、寺廟和店鋪牌樓那樣賞心悅目,當你漸漸熟悉這座大城市以後,就會覺得這些城牆是最動人心魄的古迹———幅員廣闊,沉穩雄勁,有一種高屋建瓴、睥睨四鄰的氣派。……這些城牆無論是在建築用材還是營造工藝方面,都富于變化,具有曆史文獻般的價值。”
明城牆是明清北京城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也是老北京的象征,然而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由于修建地鐵,明城牆基本全部拆除。
如今,在崇文門至城東南角樓一線還有一段明城牆遺址,全長1540米,是原北京内城城垣的組成部分,是北京城的标志。
這最後一段明城牆為什麼能保留下來呢?
1996年9月,北京火車站南邊的一塊地被一家房地産商相中,準備蓋星級酒店。在拆遷過程中,露出了一段明城牆。
北京日報的記者黃天祥知道後,立即趕到現場。在拆遷現場,他看到了一處斷壁殘垣,有的地方,雖然城牆内外兩側的包磚尚存,但城心夯土已經被拆光、挖淨;有的地段裸露出大面積的城心夯土層,僅存一側的城牆磚體,也受到不同程度的風化、腐蝕。
黃天祥感到痛心疾首,回到報社後便寫了一篇叫《請留下這段明城牆》的文章,北京晚報第二天在頭版頭條的位置刊登了這篇文章。文章見報以後,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為保護文化遺産,再現古都風貌,徹底綜合整治城牆遺址的周邊環境,北京市政府決定修複城牆,建設明城牆遺址公園,然而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老城磚不夠。
鑒于遺留在社會上的城磚的量很大,北京市文物局和北京晚報共同舉行北京市全民捐城磚的活動。 北京晚報報道了這個消息之後,市民捐磚的熱情特别高漲,僅僅半年,北京市民便捐出了40萬塊城牆磚,所有捐城磚的北京市民都獲得一個捐城磚榮譽證書。
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文物部門對1540延長米的城牆遺址進行了修複,城牆遺址的保護工作以現狀保護、排險加固為主,以少量補缺為輔,最大程度保存城牆的原狀。2003年9月,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一期工程竣工。
遺址公園外圍是一片沿200米長的帶狀公共綠地,根據不同功能可分為老北京南城根文化區、現代雕塑公園、東便門角樓市民休閑區、城樓遺址公園紀念林、北京火車站南出口及廣場等五個部分。
牆遺址公園原有的200多株古樹不僅被保留了下來,綠化部門又在遺址公園内種植了以國槐為主,銀杏、油松為點綴的喬木,以及花色淡雅的山桃、山杏、海棠等能很好地烘托明城牆氣氛的樹木品種。在跌宕起伏的微地形上,鋪種了12.2公頃草坪,形成了開朗的透景線。
2003年公園進行了二期綠化工程建設,根據景觀對植物品種進行的充實和完善,種植銀杏、山桃、山杏、紫薇、栾樹、玉蘭等觀花、觀葉喬灌木300餘株。
遺址公園内種植的綠萼、宮粉、朱砂、玉蝶、江南等50多個品種近千株梅花,這是北京栽培梅花數量最多的地方。
梅花與大量的鄉土樹種互為映襯,孤植、叢植,形成古城春曉、屏展芳菲、梅石大觀、西嶺香遠四大景區。粉色的、白色的;單瓣的、重瓣的;盛開的、含苞的……各種各樣的梅花,争相綻放着屬于自己的美麗,将這裡妝點成一片花的海洋。梅花的高雅清淡更能與城牆凝重、古樸的氛圍交相輝映,美麗非凡。
冰清玉潔的梅花與古老滄桑的城牆交相輝映,蔚為壯觀,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景觀,成為北京春天的一道靓麗風景線。
在陽光明媚的日子,去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感受一下曆史的熏陶,是個不錯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