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年10月,天王洪秀全下诏,分封諸王,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楊秀清是天兄的代言人,蕭朝貴是天兄的代言人,馮雲山是拜上帝會的創始人,這些人功勳卓著,封王理所應當,而韋昌輝沒什麼功勞,為何也能封王呢?
太平天國運動的性質是農民起義,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這些人都出身貧苦農民家庭,然而韋昌輝卻是一個例外!根據史料記載,韋昌輝是廣西省桂平縣金田村人,家境富裕,在當地算是大戶人家。當時韋昌輝家“占有水田二百六十畝”,其中一百畝在金田村,一百六十畝分布在别的村莊。
據統計韋昌輝家每年可收入六萬斤稻谷,此外他家還放着高利貸,做小生意。韋昌輝也是自幼讀書,然而學習成績卻不怎麼樣,和洪秀全一樣也是沒有考中。不過韋家畢竟有錢,于是花錢通過“捐納”的方式,韋昌輝獲得了監生的資格。監生好歹算是列在“紳衿”之林。
韋家雖然有錢,但卻無勢,受到當地大戶的排擠。在這種情況下,拜上帝會的創始人馮雲山找上門了。當時拜上帝會也已經秘密籌劃反清起義,然而需要大量錢财,用于購置裝備,打造兵器。于是,拜上帝會積極拉攏韋昌輝入會。洪秀全、馮雲山甚至住到了韋昌輝家中。
後來蕭朝貴也來了,他用“天兄下凡”确立了韋昌輝的地位。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天兄”(也就是蕭朝貴)問韋昌輝,“韋正(韋昌輝原名),爾呼朝貴為何乎?”當時韋昌輝不知道如何回答。就在韋昌輝沉默時,洪秀全說話了,“韋正在高天與小弟們是同胞否?”
天兄回答道:“他同朕們總是共條腸也。”經過這次天兄下凡,徹底确定了韋昌輝的地位,換言之他也是上帝的兒子。耶稣為天兄,洪秀全為上帝次子,馮雲山為第三子,楊秀清為第四子,韋昌輝為上帝第五子,蕭朝貴妻楊宣嬌為上帝第六女,蕭朝貴為帝婿,石達開為上帝第七子。
确立韋昌輝的地位後,他立即鼓動自己的父親捐出全部家财,用于籌劃起義之用。正是在韋昌輝的捐助下,太平軍才得以順利組建。也是由于韋昌輝的支持,洪秀全等人才決定将起義的地點選在金田村。1851年,金田起義爆發,韋昌輝被封為護又副軍師,領右軍将。
永安封王時,韋昌輝被封為北王,稱六千歲。在太平軍北上的過程中,馮雲山、蕭朝貴先後戰死,韋昌輝成為太平天國第三号人物,僅次于洪秀全、楊秀清。然而由于洪秀全對楊秀清不滿,他利用韋昌輝除掉了楊秀清,引發“天京變亂”。到後來,韋昌輝又被洪秀全逮捕,處以淩遲之刑。
參考資料:《太平天國史》;《清史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