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高考的變動可謂不小。最大的改革就是新高考之後,将不再進行傳統的文理分科,文理兩座大山徹底倒了,“3 1 2”成為高中新的分科模式,不少人為了選出合适的科目組合模式絞盡腦汁。
如果科目選得好,在高考這個千軍萬馬的戰場上就先占有優勢。各種選課的分析貼,公開課成為了熱門。然而,更讓家長和孩子頭疼的是新高考提到的“賦分制”,賦分影響的是高考分數,更直觀的讓家長對賦分産生了焦慮。
什麼是賦分?
賦分基于分檔。除語數外三科考了多少分就是多少分,不參與賦分,剩下科目在高考成績出來之後會用裸分進行全省的排名,依據排名劃分A、B、C、D、E五個檔次。賦分就是依據檔次在原始的分數上用賦分公式換算,計算後得到的分數就是你的高考分數。
比如在A檔次的同學在排名為前1%,那他的曆史可能考了90,在賦分以後,有效分數變為了100分。但是,并不是所有成績賦分後就會變高,處于檔次較低的同學被賦分以後分數可能會往下掉。所以,對賦分制影響最大的就是檔次,檔次越高對自己就越有利。
之所以會出現賦分制,是為了縮小不同學科高考時難度不同造成的分數差異,在盡量保證公平幫助高校錄取合适的人才。每個科目的考試難度并不相同,為了大學更好的招生,就會對科目進行賦分。
如果今年的化學難度比地理的難度低,化學輕輕松松就可以考90 ,而地理最高分也才80 。那選擇化學學科的同學高考成績肯定不會太好,而地理的同學的分數會更高一些。
當這兩名同學同時報考一所學校時,學校如果按分高的來錄取,那必然是90 的化學的同學,因為化學把他的總分拉高了。但是兩個科目的難度不一樣,總分根本不能代表兩個學生的真實實力。這樣卻是不公平的,因為學科難度不同,沒有可比性。
賦分制一出來,如何選擇最有優勢的學科又成了家長們熱議的話題。而讓衆人最關心的是賦分是怎樣影響高考分數的,會不會有失公允。
賦分制真的保證公平了嗎?
雖說賦分制是為了公平而提出的,但是沒有什麼是絕對公平的。賦分制也隻是保證了大部分人的公平,仍有一部分人成為賦分制下被犧牲的炮灰。
前面提到的分檔對賦分後的分數影響很大,舉個極端的例子,某一課目,你的考試分數隻有59,這都不及格了,但是你是第一名,是一檔。那麼賦分計算後,這一科目折算後就是賦分100分。
由此看來,如果是學霸的話,他們必然是處在高分檔次,賦分之後他們分數豈不是還有可能提高,那不是好事嗎?就算是學霸,卷面成績出來之後也是分檔次的,不同檔次的賦分公式不一樣,這就會導緻分數差距拉大。
就是這個檔次,如果一名100分的學霸在第一檔次,而一名考了99分的學霸,成績雖然是高,但是等級賦分之後有效分變成了90分,而第一名還是一百分。本來原始分數的差距是一分,而賦分後差距拉大到10分,一分對高考有多重要就不用贅述了。那這合理嗎?明顯這樣的情況并不公平。
有人會說,真的會出現這種情況嗎?99分就到了二檔?如果一個科目報考的人數過少,加上考試難度比較小就容易造成這種局面,像是物理學科,由于學科難度大,選擇的人數就會少,就會出現賦分後分數差距拉的特别大,出現不公平的現象。
不要說處于中低檔次的學生,對他們來說,高考時會選擇相對簡單容易的的科目,自己也不至于學不明白。雖然學科難度小了,但是紮堆往這兒來學習都不太好,成績比較集中,賦分以後,分數差距變小,就沒有優勢了,競争也就大了。
有人戲稱新高考在賦分制的影響下成了“炒股”,你不知道哪門學科報考的人數,不知道生源怎樣,就沒辦法知道賦分以後會對自己的成績有什麼影響。
因此,選擇自己的優勢學科,選擇人數多的學科,選擇對手弱的學科就能将自己的分數放大,避免賦分以後分數還往下掉的情況。
寫在最後
總的來說,前面的舉例隻是特别極端的,賦分還是在盡量保證多數人的公平。當然,選擇好科目,利用賦分制将自己的分數效益最大化其中的講究還不少。
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發表見解,共同談論。
感謝閱讀!
ps:本文圖片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