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守望者演講稿
守望者演講稿
更新时间:2024-09-29 14:24:09

守望者演講稿(守望者改變陳智銳)1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小太陽,希望我們的工作能輻射到更多鄉村學校,為鄉村振興播下更多種子,也希望将來孩子們能用所學反哺家鄉。——陳智銳

央廣網北京9月7日消息(記者宋雪 王穎) 鄉村支教老師是一個怎樣的群體?他們在大山深處和學生們相互陪伴、共同成長;他們教授知識,傳播希望;他們或許很普通,但他們一定充滿力量。

29歲的陳智銳大學畢業就來到大涼山支教,這一教就是五年,現在的他是四川省涼山州西昌市響水鄉木耳村木耳小學五年級的一名語文老師。作為本學期的團隊組長,他還負責團隊的管理和學校的整體運營,協助老師們解決教學上和生活上遇到的問題。

要想改變學生 先改變自己

四年的大學生活,讓學文科的陳智銳看多了文人筆下的春夏秋冬,他不禁思考,是什麼造就了人生的意義?大四的時候,陳智銳想做一些對社會有貢獻的事情。有一天,他在學校公告欄上看到“三支一扶”的公告,那一刻,他找到了未來的方向。

支教生涯的第一個學期,陳智銳進入了一所民辦初中,在這裡,他遇到很多挑戰。這所學校的學生們普遍年齡偏大,平均年齡快接近成年卻還在讀初中,很多學生身上也有多年養成的“壞習慣”。但在陳智銳看來,這些“壞習慣”的養成是有原因的:“當他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沒有人告訴過他們可以怎麼做。”

為了改變學生,陳智銳決心先去了解這片土地,了解學生。他開始學習彜族的文化經典,試圖從彜族學生的文化根基裡找到能讓他們引起共鳴的東西。同時,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陳智銳學會了維修電腦,調試廣播,硬是從一名文科生,變成了“僞理工男”。從教信息技術課開始,陳智銳深刻體會到學生們原來多麼需要一個了解世界的窗口。當電腦室隻剩下一台能上網的電腦時,全班的同學都擠在這台電腦前,眼睛裡充滿了對知識的好奇與渴望。

守望者演講稿(守望者改變陳智銳)2

陳智銳在給學生們上課(騰訊SSV供圖,央廣網發)

支教生涯的第二個學期,陳智銳來到了西昌市第十二小學。兩年半的時間,除了教學,他還跟着行政老師學習學校的運營管理、文化建設等方面的工作,這也為日後的工作打下了基礎。終于,在支教生涯的第四個年頭,陳智銳來到了大山深處的木耳小學。

“剛來木耳小學的時候,真的是什麼都沒有。在編教師隻有3人,但學生有300多個。因為學校在山頂,有的孩子要走兩個小時的土路來上學。”陳智銳說,支教老師來了之後,學校有了第一塊塑膠操場,有了第一面漂亮的牆繪,學校和學生的風貌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創新文化課和财商課 給當地教育帶來更多可能

大學剛畢業時的陳智銳,考慮更多的問題是如何在大城市生存下去,而成為鄉村教師後的陳智銳,考慮的則是自己如何賦能學生。他思考最多的是怎麼樣能促進鄉村當地教育的内循環。“我希望孩子們長大後能夠回到家鄉,為家鄉的發展做貢獻,為文化的傳承做出貢獻。”因此,除了學科課程教學外,陳智銳也做了一些創新課程的探索和嘗試。

“做文化課是因為這裡的孩子祖祖輩輩都生活在大山裡,我們希望幫助他們了解大山外的世界,這樣他們日後離開了大山,能有更多的包容性;同時,幫助他們了解自己文化的起源和發展,建立起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這裡的學生基本都是過着農耕的生活,對自己所擁有的财物的感知度很弱,開财商課是希望學生能對自己的生活有更強的把控能力,學會應對未來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風險。”

“我們很喜歡上文化課,老師會講很多有趣的故事,會給我們講很多不同國家、不同地方的知識。”這些創新課程的開設,給孩子們打開了另一扇門,孩子們也希望有機會能把彜族的文化和故事講給更多大山外邊的人聽。

陳智銳認為,支教給當地帶來更多教育的可能性,讓山裡的孩子和家長知道教育的重要性,并願意為下一代的教育投入更多。“目前我們帶來的改變,就是讓鄉親們知道我們這所山村小學是能辦好教育,讓他們對學校教育有了更多信心。”

鄉村教育:紮根文化土壤 培養文化自信

談起目前的工作,陳智銳表示想跟彜族的文化工作者有更多接觸,為文化傳承貢獻一份力量。他認為,教育一定要百花齊放。“我覺得鄉村教育一定要紮根在自己的文化土壤,而我對彜族文化了解不足。課标有一條培養目标,就是培養文化自信,而山裡的孩子文化自信不足,常常讓他們容易退縮,不敢面對挑戰。”

除此之外,陳智銳還希望學生們能有更多機會參加更多的比賽和展演,讓他們在活動中找到興趣和自信。他還希望能開發有特色的彜族文化課,為當地的文化傳承做出自己的努力。

守望者演講稿(守望者改變陳智銳)3

陳智銳和學生們在一起(騰訊SSV供圖,央廣網發)

引入外部資源,幫助鄉村學校縮小“數字鴻溝”

教室的大屏幕上,志願者老師正在線上教孩子們如何科學發音,台下的學生們認真地模仿着。“這學期我們開始和騰訊的數字支教團隊合作,他們來學校做了調研,也幫我們做了硬件設備的調試。我們嘗試通過‘雙師課’的方式給孩子們上普通話課,志願者老師線上授課,我們支教老師現場協助,課程深受孩子們的歡迎。“除了教學外,陳智銳也在想各種方式來幫這裡的孩子們去争取更多優質的教育資源。他的努力沒有白費,學生們的普通話水平大大提高了。

學生們的精神面貌改變了,成績也改變了,學校也改變了!陳智銳指着身後的巨幅壁畫說,“以前學校也沒有這幅畫,地面是水泥地,一眼望去感覺就是灰蒙蒙一片。”後來,學校有了嶄新的操場和壁畫,面貌煥然一新了。陳智銳希望學校的變化能帶動學生改變自己。而改變就從衛生習慣開始,如今學校要求學生進校門前要先檢查自己的儀表,孩子們更加講究衛生,也更懂禮貌了。

操場上,學生們圍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地争着講述這兩年學校最大的變化以及自己的感受。“我覺得最大的變化是圖書室裡的書變得更多更好看了,圖書室也變幹淨漂亮了,我現在非常喜歡去借書看。”“我覺得最大的變化是我們多了很多社團,我參加的是繪本劇社,我覺得表演很有趣,我也變得越來越自信了。”“我覺得最大的變化是我們的學校變漂亮了,我們有了新的操場,我還加入了足球隊,我希望自己能踢得越來越好,以後有機會能去參加比賽。”

守望者演講稿(守望者改變陳智銳)4

陳智銳和學生們在一起(騰訊SSV供圖,央廣網發)

從初出茅廬的大學畢業生,到投身鄉村教育事業的支教老師,從陳智銳的身上,我們能看出年輕人對鄉村教育的思考。他們為了學生、為了教學不斷改變自己,而唯一不變的,是他們熱愛教育的初心。

“這些年的支教經曆,讓我的職業規劃發生了改變。我之前一直想支教兩年後回家鄉的學校當老師,但支教的這兩年我看到了這裡的學校、孩子發生了很大改變,我最終決定投身到鄉村的公益教育中來。”夕陽西下,陳智銳和學生們一起走在山坡上,眺望遠方,滿是一片郁郁蔥蔥的景象,這是他工作生活了五年的大山。“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小太陽,希望我們的工作能輻射到更多鄉村學校,為鄉村振興播下更多種子,也希望将來孩子們能用所學反哺家鄉。”面對未來,陳智銳充滿期待,并會為之持續努力。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