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媽媽,帶我去樂樂哥家玩吧!我最喜歡樂樂哥哥了!"
"媽媽,你什麼時候生個妹妹陪我玩啊?"
孩子的世界總是充滿了好奇、新鮮的事情, 最有意思的就是寶寶就喜歡跟着"大孩"玩,這一現象幾乎會成為普遍的現象了,哪怕是經曆過兒時時光的我們還是現如今正在處于美好時光中的孩子們,都會有過這樣的經曆。曾經有一個調查就顯示:有三成的孩子渴望有一個兄弟姐妹。
那麼,孩子就喜歡跟着"大孩"玩,那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是否有害呢?别擔心,隻要做好防護措施,"混齡玩耍"好處多多!我們就馬上來分享一下吧,希望給衆多正處于育兒階段的家長朋友們以很好的借鑒作用。
為什麼小孩子總喜歡跟大孩子玩?
有關研究表示,這完全是出于小孩子對大孩子的崇拜心理。
對于2—4歲的小孩子來說,喜歡做大孩子的"跟屁蟲",不愛跟自己同齡或比自己小的孩子玩,是一個較普遍的現象。
一般情況下,孩子選擇玩伴會随着年齡的增長有所改變,0到2歲的孩子喜歡和大人在一起玩,2到4歲的孩子喜歡跟比自己年齡大的孩子玩,4歲以後,孩子會越來越喜歡與同齡人一起玩。
兩歲多的小孩子剛剛學會了穩步行走和初步的語言表達,對周圍的一切都感到好奇,看着大孩子們會玩各種玩具,會做各種遊戲,還能自如的爬上爬下,小孩子就會對大孩子産生一種強烈的崇拜心理,特别渴望自己能夠像他們那樣玩,于是就成了他們的"跟屁蟲"。看着大孩子幹什麼都想摻和一下,并且特别愛模仿大孩子,有時候自己做不來,也硬要瞎摻和。
這通常會引起大孩子的反感,一來是覺得小孩子玩不了他們的遊戲,二來是覺得小孩子總是搞破壞,所以我們會看到下面這一幕:一個小寶寶屁颠屁颠的跟在一個大孩子後面玩,但是大孩子卻故意躲開小寶寶,拒絕跟他玩任何遊戲,有時候大孩子着急了還會對小寶寶動起來手來,推開他什麼的。
家長應該怎麼幫助孩子處理這個問題?
"混齡玩耍"好處多多!
好處一:促進孩子語言發展
由于年齡層的不同和認識行為的差異,年齡大的孩子一般比年齡小的孩子詞彙量更多,當他們進行交流時,年齡小的孩子可以從那些"高級詞彙"的熏陶下獲得更好的語言理解能力;而年齡大的孩子則可能由此變得更加健談。
好處二:帶動孩子思維發展
孩子的主要學習方式是模仿,模仿家長、模仿老師、模仿身邊的其他人。年紀較小的孩子會對年紀較大的孩子的行為進行模仿學習,無形之中學習了對方的思維模式,提升自己的思維發展。
好處三: 滿足孩子的社交願望
大家都有這種感覺,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帶着孩子外出,小年齡的孩子很喜歡找年齡比他們大的孩子玩因為跟着大孩子,小孩子可以學到很多新鮮的遊戲方法,但是年齡大的孩子有時不喜歡和年齡小的孩子玩。混齡玩耍就創造了這種天然的好處,有大一點的小朋友和他們一起交流,可以得到大哥哥、大姐姐的關心和愛護。
好處四:有利于培養大孩子的領導力
大孩子像小老師那樣教年齡小一點的孩子。對大孩子而言,這不僅僅滋養了他的自信心,培養了領導的感覺,教授的過程本身對他來說更是一種複習,他必須是非常了解并且掌握了這項工作的玩法才有可能去教小孩子。而對小孩子來講,就像一個哥哥姐姐在教他玩一樣東西,他的狀态非常放松,一點也不會産生被老師"教育"的感覺。
大小不同的孩子在相處過程中,大孩子會用語言要求小的孩子合作;小的孩子會通過表情、手勢和簡單的音調作答,并在心中默默地背誦大孩子的話。
孩子們在一起玩耍時會說許多話,會把不同家庭的習慣用語不假思索地說出來,使其他孩子學會各種不同的講法和語氣從而豐富自己的語言。一歲半到兩歲的孩子還不會用語言表達很複雜的意思,往往是用單音加手勢來表達。這種獨特的表達方式恰好能被剛剛克服語言困難的三四歲的孩子們理解。
因此,小孩子可以在哥哥姐姐的理解和幫助下表達意願,也就不會發脾氣,這是大人所不能辦到的。在混合年齡孩子們的社交圈裡,孩子們的溝通不成問題了,由于語言而引起的"反拗期"就迎刃而解。
當寶寶跟大孩子玩,家長要怎麼做?該注意什麼?
- 尊重孩子跟大孩子玩的意願
喜歡跟大孩子玩,是寶寶自然産生的良好願望,家長要給予理解與尊重。尊重就意味着家長創造條件讓寶寶與大孩子一起玩,并給寶寶自己體驗的機會,而不是以自己的喜好與判斷來代替寶寶的感受。
例如梅梅被兩個姐姐逗哭後,一會兒又要跟兩個姐姐玩,家長通常的做法是為了避免寶寶再受欺負而直接把寶寶抱走了,寶寶不理解家長的用心反而更加執拗。
适宜的做法是家長先征求寶寶的意見:"剛才她們把你逗哭了,你還想跟她們玩嗎?"寶寶願意,就支持他。如果寶寶再被逗哭,就再把寶寶抱走。
寶寶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增進對人際交往的理解,并根據自己的親身體驗學會判斷與選擇跟誰玩快樂以及還要不要繼續玩。當然,如果有的大孩子有"滾開"、"笨蛋"、"傻瓜"、"蠢豬"等粗魯言行,家長就應該直接抱走寶寶,遠離不文明的環境。
- 要關注孩子并做好保護寶寶的準備
0—3歲寶寶雖能獨立行走,但其骨骼、肌肉正處于發育時期,動作尚未達到熟練的程度,對空間距離的判斷和目測力不夠準确,對危險的預料和自我保護能力也有限,因此他們跑時常常跌跌撞撞,而且大孩子的動作有時很快、很莽撞,不會照顧小寶寶的身體,小寶寶很容易跌傷或碰傷。
即使玩比較安靜的遊戲,有的大孩子不會照顧小寶寶的心理,把他當作玩具一樣擺弄,甚至欺負小寶寶。所以家長雖然不能随意、粗暴地幹涉孩子們的遊戲,但要保持關注,注意适時保護自己的孩子。
- 不要過分擔心孩子會不會吃虧
有的家長對孩子交往比較保守,跟大孩子玩,擔心自己的孩子吃虧受欺負,就限制自己的寶寶和大孩子玩。有的家長則認為跟比自己小的孩子玩,也有點吃虧,因為孩子沒有學到更高級、更複雜的本領。
事實上,單調的交往孩子鍛煉不出成熟的交往能力。隻要孩子們在一起遊戲就會有長進,大孩子、小孩子以及同齡夥伴各有各的心思與行為特點,需要孩子掌握不同的交往策略;孩子之間有沖突,不管吃虧還是賺便宜,對孩子而言都是一個提高認識、豐富經驗與鍛煉能力的過程;所以,家長隻要做好基本的安全防衛工作,放手孩子大膽交往是最重要的。
- 适當地指導大孩子帶小寶寶玩的方法
大孩子也是孩子,不會關注小寶寶,是可以理解的。家長可以先旁觀,然後适時地指導大孩子帶小寶寶玩的方法,并注意修正孩子們在交往過程中出現的不當行為。
孩子之間出現矛盾,家長既不以"哥哥姐姐應該讓着弟弟妹妹"的标準而批評大孩子,也不要以為"小寶寶吃虧了"而袒護小孩子,而是做一個親和、公平的調節員,讓大小孩子都能體會到遊戲的樂趣,通常能夠幫助孩子們将遊戲進行到底。孩子們也在大人的指導與幫助下,鍛煉了更加靈活和成熟的交往策略與能力。
著名教育學家蒙台梭利說過:有很多東西教師是不能傳授給3歲兒童的,但5歲的兒童卻能夠輕而易舉地做到。在他們之間,存在着一種自然的心理滲透,存在着一種人們在成人和幼兒之間很少發現的交流與和諧。
讓孩子與不同年齡段的小夥伴交流、玩耍,在這個過程中學會謙讓、容忍,主動照顧比自己小的孩子,獲得兄弟姐妹間的親情,學會彼此間相互承擔責任和義務,有利于良好個性品質的培養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