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牛屠宰後,經過放血、剝皮、去頭去蹄去内髒,制成标準二分體,然後分割成臀腿肉、腰部肉、腹部肉、胸部肉、肋部肉、肩頸肉、前腿肉7個部分,在此基礎上最終進行12-17部分的分割。主要包括:牛柳、西冷、眼肉、前胸肉、腰肉、頸肉、部分上腦、肩肉、膝圓、臀肉、大米龍、小米龍。
分割的重點是位于肉牛背腰部的高檔牛肉塊:牛柳、西冷和眼肉。牛柳和西冷在西餐中一般用來烤制牛排,在中餐中一般用來炒炒。眼肉在西餐中通常用來燒烤。
1)牛柳(腰大肌)牛柳也叫裡脊,就是腰大肌。分割步驟如下:
①先剝去腎脂肪。
②沿恥骨前下方把裡脊剔下。
③由裡脊頭向裡脊尾,逐個剝離腰椎骨橫突,取下完整的裡脊。
2)西冷(背最長肌)西冷也叫外肌,主要是背最長肌。分割步驟如下:
①沿最後一節腰椎向下切。
②沿眼肌的腹壁一側向下切。
③在第12-13胸肋之間切斷胸椎。
④逐個把胸、腰椎骨剝離。
3)眼肉(背闊肌、肋最長肌、肋間肌等)眼肉主要包括縱向肌肉。眼肉的一端與外脊相連,另一端在第5-6胸椎處。分割步驟如下:
①先剝離胸椎,抽出筋腱。
②在眼肉的腹側,約8-10厘米寬的地方,分幾塊切下。
4)上腦(背最長肌、斜方肌等)上腦的分割方法是,剝離胸椎,去除筋腱,在眼肌腹側距離為6-8厘米處切下。
5)胸肉(升肌和胸橫肌)胸肉的分割方法是,在劍狀軟骨處随胸肉的自然走向剝離,修去部分脂肪。
6)腱子肉(前肢肉、後肢肉)腱子肉的分割方法是,前牛腱從尺骨端下刀,剝離骨頭,後牛腱從胫骨上端下刀,剝離骨頭取下。
7)小米龍(牛腱肌)小米龍的分割方法是,牛後腱子取下後,按小米龍肉塊的自然走向剝離。
8)大米龍(臀股二頭肌)大米龍的分割方法是,剝離小米龍後沿大米龍肉塊的自然走向剝離。
9)膝圓(臀股四頭肌)膝圓的分割方法是,大米龍、小米龍、臀肉取下後,沿膝圓肉塊周邊(自然走向)分割。
10)腰肉(臀中肌、臀深肌、股闊筋膜張肌等)臀肉、大米龍、小米龍、膝圓取出後,分割的最後一塊肉就是腰肉。
11)腹肉(肋間内肌和肋間外肌等)腹肉也就是肋排,分無骨肋排和帶骨肋排。一般包括4-7根肋骨。
一、肩頸部位
肩胛部位(chuck)位于牛前腿的上部,由岡上、岡下肌、前臂筋膜張肌、臂三頭肌外側頭肌構成,筋肉叢生,表面有筋膜覆蓋。因此适合慢炖、焖燒,來使肉質變軟。
二、前胸部
前胸肉主要是胸大肌,在軟骨的兩側,纖維較粗,比較難料理,适合慢炖,或者做熏牛肉和腌制。
三、肋脊部
位于牛第六到第十二根肋骨之間,是油花最豐富的部位,而且分布均勻,非常的漂亮,因此肉質也最具有風味。此部位運動量較少,嫩度僅次于菲力,隻需要稍加煎制就能享用十足的風味。
四、前腰脊部
前腰脊部位于第12、13肋骨到最後的腰椎處,表面脂肪覆蓋不完全,有一層完整的背部筋膜覆蓋,此部位稍有運動量,因此肉質稍欠柔嫩,富有嚼勁,此部位主要用作牛排,适合煎制。
五、上腰脊部
位于前腰和後臀之間,和前腰部位外形非常相似,柔嫩欠佳,富有嚼勁,但很美味,是經典的牛排部位,适合煎制。
六、腰内部
腰内肉也就是裡脊肉,每頭牛身上僅有兩條,此部位幾乎運動不到,因此肉質最柔嫩,而且精瘦少脂肪,口感鮮嫩多汁,因此也最珍貴。
七、腹部
位于肋脊部下方,前半段部分肥肉和瘦肉層層排列,即是“五花肉”,後半段為牛腩,此部分比較适合中式煎炒炖煮。
八、後臀部
後臀部位運動量大,因此肉質瘦而硬,油花較少,不太招人待見,但經過小火慢炖或焖制,也能釋放美味,此部位比較适合炖、鹵。
九、腿部
腿部運動量最大,鍛造了兩腿肌肉,肉質精瘦,幾乎沒有油花,需要鹵和醬入味軟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