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一句更是因為運用了生動的比喻,借用春蠶到死才停止吐絲,蠟燭燒盡時才停止流淚,來比喻男女之間的愛情至死不渝,成為一曲悲壯的千古絕唱。絲,與“思”是諧音字,“絲方盡”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會結束,淚始幹:淚,指燃燒時的蠟燭油,這裡取雙關義,指相思的眼淚.本意是描寫相思和忠貞的愛情.
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盡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幹。女子早晨妝扮照鏡,隻擔憂豐盛如雲的鬓發改變顔色,青春的容顔消失。男子晚上長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可望而不可及。“春蠶”是人的眷戀感情之纏綿同春蠶吐絲綿綿不盡之間的聯想,又從蠶吐絲到“死”方盡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晝夜常懷絲。
同時自我對于對方的思念,如同春蠶吐絲,到死方休。“蠟炬成灰淚始幹”是比喻自我為不能相聚而痛苦,無盡無休,仿佛蠟淚直到蠟燭燒成了灰方始流盡一樣。思念不止,表現着眷戀之深,但是終其生命都将處于思念中,卻又證明相會無期,前途是無望的,因此,自我的痛苦也将終生以随。
但是,雖然前途無望,她卻至死靡它,一輩子都要眷戀着;盡管痛苦,也隻有忍受。因此,在這兩句裡,既有失望的悲傷與痛苦,也有纏綿、灼熱的執着與追求。追求是無望的,無望中仍要追求,因此這追求也着有悲觀色彩。這些感情,好像在無窮地循環,難以求其端緒;又仿佛組成一個多面的立體,光從一個角度是不能見其全貌的。
其實傷心并沒有用,如何讓自己好好地生活才最重要!愛情雖美,卻不是生活的全部;天長地久,海枯石爛的愛情微乎其微。相濡以沫,白頭偕老的婚姻卻随處可見。離去的是注定今生錯過,屬于你的,一定在某一個地方等着你的出現!
生命中,有些人來了又去,有些人去而複返,有些人近在咫尺,有些人遠在天涯,有些人擦身而過,有些人一路同行。或許在某兩條路的盡頭相遇,結伴同行了一段路程,又在下一個分岔口道别。無論如何,終免不了曲終人散的傷感。遠在天涯的朋友:或許已是遙遠得無法問候,但還是感謝曾經的結伴同行。
絲綢,從鮮活的生命裡遊離出來,蠶的冰清玉潔的生命,而後因緣際會來你身邊,完成另一次破繭,從此偎着你,安靜之中,知你心裡許多的事情,也把她自己告訴你。絲綢,是低到了睫毛裡去的語音,你沒在聽的時候,它就自己說給自己,神思渺遠,沒有陰影地孤單和美麗。
一襲絲綢裙衫,素淺的梅暈,繪柔美花影,以她并不鮮亮卻高貴的神色,獨自在五月的缤紛窈窕裡,沉浸于自己。一束陽光斜斜地過來偎她身上,那份端莊典雅喚醒人心底的眷戀,恍然想起絲綢已是多年以前。
一瞬,覺得那分明是個生命的化身,站在那兒。當我走進去與她的目光對接,仿佛洞悉緣的降臨,眼神漸次柔軟清亮起來,安靜地看我,等我把她帶走。凡事皆緣吧,即便與眼前這件較衣。撫進手去。絲不算薄,腕上都能感覺流淌的分量,卻隐隐映現手的模樣,那份細膩貼己,叫人不由滲出心底的溫婉來。
絲綢讓我想起江南最驚豔的女子。雲裳花顔,豔而不俗,素而不寡,優雅古典,隽永内斂,散發着珍珠般的光澤。
絲綢是靈秀飄逸的,飛翔起來,有一種熱烈也有一種沉靜,像有聲音在遠處呼喚,但你聽不見,你隻是覺得随之輕盈起來。
絲綢是有生命有靈魂的,細微的呼吸裡,有春天的氣息,桑葉的清香。絲綢衣裳那飄動的衣袂和飄帶,就帶起了鼓蕩起伏的天風。她美得如夢如幻。绫、羅、綢、緞、紗、絹、绡、紡、绨、绉、葛、呢、絨、錦、繡就像一群曼妙的東方女子。
她濃妝或素顔,俏麗或典雅,浪漫與樸實都是有内涵有底蘊的。絲質旗袍上,那些精緻的盤花鈕溫婉祥和,如意雲紋菊花鳳鳥琵琶團錦,系結的都是溫馨的祝福。她卻又極端麗,是不是讓人想到有玉蘭天井寒梅绮窗的故鄉,想到婉轉在雕梁畫棟亭台樓榭的舊時女子和舊式愛情?
華麗絲綢背後,有誰知道養蠶女子為什麼哭得那樣傷心?誰能知道有多少養蠶人的艱辛勞累呢?養蠶女子心裡有多少委屈不平卻依然堅守、日日勞作。誰是蠶神?誰是那個最早養蠶織絲的女子呢?也許這是永遠的迷,但能确定,那是錦緞般的聰慧女子,有着蘇北蠶絲之鄉的妩媚秀麗。
圖文/王紹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