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婚姻登記制度,結婚是以舉辦儀式為準,以拜天地入洞房為準,也就是現在所講的辦酒席、舉辦結婚典禮。但古時候的婚喪嫁娶是非常隆重的,尤其是迎娶、出閨,那是人生中的大事。那時候男女成親都比較早,大多是十幾歲,有的還要小。且古代男女都是不理發的,洞房花燭夜,各取一撮長發,互相纏結在一起,期望永結同心,白頭偕老。寓意今後要同甘共苦,生死相依,不離不棄,永不分離。
那麼為什麼是纏結頭發,而不是别的東西呢?這是因為古代對頭發是很看重的,不可随便剪掉丢棄,所謂“身體發膚受之父母”,萬不可輕易剪頭發。友情破裂是割袍斷義,而男女絕情是割一縷頭發扔掉,表示情斷義絕。再說了,身上除了頭發,也沒有别的東西可以互相纏繞、互相割舍吧?古人的頭發,散開與盤結都不可随便,未成年人的頭發是散開來的,成年了就要及笄,女子成親時要梳成發髻,洞房夜由丈夫解開,且以後不能再散發,隻有丈夫才有資格解開妻子的頭發,誰盤起你的長發,誰就是你的丈夫了!沒有結婚的女子,不管多大也不能盤發,而結過婚的女子不管多小也不能散發。所以,古代看女子成沒成親,看頭發就明白了。這就是結發夫妻的由來。
那麼原配夫妻呢?原配,也叫元配,元,古代是指“第一”、“開始”、“最初”的意思,一元初始嘛!所以一月也叫元月。那麼元配,就是第一次婚配,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頭婚。那還有二婚、三婚?當然有!古時候男子三妻四妾嘛!所以有繼配、繼妻、填房、續弦等區别,原配,就等于是皇帝的正宮娘娘,在家庭中的地位較高。繼配、填房、續弦的地位比原配低,但比妾要高。所謂原配,就是正妻的意思,等同于結發夫妻。
那為什麼要有原配和結發夫妻兩種說法呢?這是因為所指的含義偏重不同,原配強調的在家庭中的地位,用來區别繼配、續弦等,而結發夫妻強調的是感情方面的,寓意夫妻相伴長久,側重點不同。說白了,結發夫妻就是原配夫妻,原配夫妻也就是結發夫妻,二者一個意思,但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詞。要表達夫妻感情頗深、白頭偕老時,當然要用結發夫妻這個詞了,要表達正妻在家庭中的地位、用來區别續弦、繼配,當然要用原配夫妻這個詞了!
古語說:交絲結龍鳳,镂彩結雲霞,一寸同心縷,百年長命花。又說: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