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和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是吉祥喜慶的象征。數千年來,它們一直以抽象的藝術形象出現在各種器物之上。那3000多年前的龍和鳳“長”啥模樣?
7月29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以下簡稱“省考古院”)發布廣漢聯合遺址考古成果。
在這片三星堆東北側小型聚落中,發現了距今約3200年前的“龍鳳呈祥”的圖案:鳳鳥振翅欲飛,蛟龍環遊其間。
這條龍的龍角、龍須、龍爪俱全,造型已經非常接近中華文明中龍在成熟階段的形象,它和鳳搭配的圖案,清晰诠釋了中華文明中”龍鳳呈祥“的寓意及源遠流長的曆史。
龍鳳呈祥線描圖
3200年前的陶盤底部刻下了龍鳳紋
3200年前
古蜀人在陶器上刻下龍鳳
2019年,省考古院在對天府大道北延線(德陽段)的考古調查中,發現了多處考古遺址。考慮到其中5處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的遺址與三星堆遺址同處在廣漢鴨子河流域,相互之間應該有較為密切的關系,對于探讨古蜀國京畿地區的政治、經濟結構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從2019年秋季開始,省考古院陸續啟動對這5處遺址的搶救性考古發掘,位于廣漢聯合村的聯合遺址,便是其中之一。
龍鳳呈祥的拓片
這處遺址距離三星堆遺址大約8公裡,考古人員在此發現了距今約5000年至明清時期持續不斷的文化遺存,出土了大量的陶石器、銅錢等文物,其中一件距今約3200年、陰刻了龍鳳紋的陶蓋,引起了考古人員的注意。聯合遺址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辛中華介紹,這件陶蓋發現時已經碎成數塊。當考古人員将它進行拼接後,驚喜出現了。陶蓋頂部中央,一隻有羽冠的鳥昂首而立;蓋頂的邊緣,清晰可見一條遊龍盤旋在鳥的周圍,嘴裡似乎噴出一道火焰,整體造型動感十足。辛中華說,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很多青銅器上都有鳥的造型,但這隻陶盤上的鳥與龍一起出現,因此它代表的應該是鳳鳥。
值得一提的是,在國内出土文物中,龍和鳳一起出現的文物年代最早也就在晚商時期,和聯合遺址這件陶器的龍鳳組合紋飾時代相當。龍的最早形象,一般被指為距今五六千年以前的紅山文化玉豬龍。著名考古學者王仁湘介紹,鳳鳥的形象誕生于湖北石家河文化遺址,迄今已有4000年。鳳和龍這兩種形象,在剛剛誕生之初都是獨立出現,并沒有龍鳳同時出現在一起的構圖。直到商代,才開始出現“龍鳳配”形制的玉器。1976年,在殷墟婦好墓中,便發現了鳳鳥龍形冠以及龍鳳并行的玉飾。
3200年前的陶豬,憨态可掬
據了解,此次聯合遺址出土的陶蓋上的龍鳳組合紋飾,是目前國内出現龍鳳組合的最早文物之一,與婦好墓出土的龍鳳組合玉器年代相近。龍鳳平面分布的格局以及雕刻龍圍繞鳳的紋飾組合,這件陶蓋堪稱最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條龍的龍角、龍須、龍爪俱全,造型已經非常接近中華文明中龍在成熟階段的形象,它和鳳搭配的圖案,清晰诠釋了中華文明中”龍鳳呈祥“的寓意及源遠流長的曆史。
三星堆王國京畿地區揭開神秘面紗
對考古人員而言,這片聚落更重要的價值,還在于揭開了三星堆王國京畿地區的神秘面紗。三星堆遺址工作站副站長冉宏林介紹,自三星堆1986年發現祭祀坑以來,人們通過這些造型奇特的青銅器,對三星堆作為古蜀國都城有了大概的了解。然而古蜀國都城周邊地區的人們是怎樣生活的?由于此前隻有零星的發現,對這方面的研究并不充分。此次新發現的廣漢聯合遺址,提供了三星堆之外從距今5000年前至距今3200年前最完整的一個文化序列标本,對了解古蜀時期三星堆都城周邊區域聚落形态,具有重要意義。
盡管目前的發掘隻有4500平方米,卻收獲頗豐。在遺址旁的臨時駐地,不同年代的陶片、石器堆成小山。考古人員發現,新石器時期的遺存包含了早于寶墩文化的因素,陶器以泥質陶為主、夾砂陶也有一定數量。這些陶器均為平底器而非圈足器,無論器形還是陶質、陶色和紋飾風格,都與什邡桂圓橋遺址和新津寶墩文化有較大差異。相反,與岷江上遊營盤山遺址、姜維城遺址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有更大相似度,為研究成都平原新的文化格局以及人群構成提供了豐富材料。
遺址同樣也發現了豐富的三星堆一期遺存。那些折沿粗繩紋花邊口罐、镂空圈足豆等器物,大多裝飾了粗繩紋、平行線劃紋等紋飾,與三星堆文化的發展序列緊密銜接。在三星堆王國都城外生活的人們,用龍鳳的形象以及各種紋飾裝點他們的生活用具,還饒有興緻地創造了各種藝術品。此次考古發掘,一件拳頭大小的泥塑陶豬非常令人稱道。它的形象呆萌可愛、栩栩如生、堪稱一絕。可見古蜀先民即使在生産力極不發達的年代,其審美水平同樣不容小觑。
(來源:四川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