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曆史上,建國的初期,為了方便管理,曾經出現了12個直轄市。除了現在的天津、上等城市,當時、沈陽、大連、西安、南京等城市也都被提升為直轄市。到了50年代中期,由于各方面的需要,南京、沈陽等城市重新成為了省會城市。這個時候,大連的地位就非常尴尬的了。大連曾經是全國第4大城市,曾經做過直轄市,為何最後連遼甯省的省會都不是?
在古代曆史中,中原王朝對東北地區的控制力并不強。與北方遊牧民族一直在反複拉鋸,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東北地區都是北方遊牧部落的地盤。清朝依靠東北地區起家,在清朝入主中原之後,對自己的統治非常不自信,總擔心自己會被趕回東北。因此,清朝嚴禁中原地區的百姓進入東北,直接影響了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進入清朝統治後期之後,沙俄和日本都看上了東北地區,清朝面臨着一場危機。
沙俄的疆域十分遼闊,但缺乏良好的出海口,尤其是太平洋上的出海口。沙俄瞄準了大連,而且還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動。但日本也看上了大連地區,由于沙俄已經捷足先登,日本與沙俄爆發了戰争。最後,在美國的調節下,日本和沙俄劃分了各自的勢力範圍,出現了南滿和北滿。大連在日本的控制之下,日本關東軍的司令部就在大連。當時的大連已經成為全國第4大城市,僅次于上海、天津,大連被稱為北方的香港。
認真地說,當時的大連确實發展很快,但這是有很多原因的。一轉眼到了建國的初期,出于管理的需要,大連、沈陽、南京等大城市都被提升為直轄市。在那個時期,全國總計有12個直轄市。當時的遼甯省則被分成了遼東省和遼西省,這樣的情況持續到了1954年。由于各方面的局勢已經穩定,國家開始考慮重新劃分區域的問題。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遼東省和遼西省重新合并為遼甯省,但省會是一個問題。
從曆史上來說,沈陽一直就是遼甯的省會。但大連的經濟已經超過了沈陽,而且大連成為了重要的港口城市。因此在遼甯省會的選擇問題上,出現了沈陽和大連兩種聲音。大連雖然經濟不錯,但是也有自己的問題。大連的位置過于偏南,如果省會選擇大連,不利于對北方的管理。而且大連作為沿海城市,在當時問題很多,因為需要海軍拱衛。在50年代,我們的海軍還非常的薄弱,因此最後還是選擇了沈陽。
在50、60年代,沈陽作為國家重要的重工業基地,生産了大量的機械和武器。其實省會不一定就是經濟第一,這樣的情況在沿海省份很多。例如山東和江蘇,山東的省會在濟南,但濟南的經濟在山東隻能排名第三。江蘇的省會在南京,由于蘇南地區太強悍,南京在江蘇的排名也是第三。當然,在中部各省一直都是省會占絕對優勢。例如,河南的鄭州、湖北的武漢、安徽的合肥,都是單核心結構的省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