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管理專業與實踐的差距?一個做互聯網最懂物業的布道者,一個做物業最懂互聯網的施道者,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物業管理專業與實踐的差距?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物業管理專業與實踐的差距
一個做互聯網最懂物業的布道者,一個做物業最懂互聯網的施道者
業主委員會相信大家已經不太陌生了,日前,深圳新的物業管理條例審議通過,條例明确業主共同決定可以委托物業服務企業管理,也可以自行管理,實行的是“業主自治、專業服務與政府監督管理和指導相結合的原則”,業主的自治權有了更強的身份基礎、經濟基礎。
這裡容易引發争議的是權利,但物業公司真正要追求的應該是專業。
事例:一則通報批評,免職、降薪涉及一批人。起因是某項目在園區内進行樹木截冠作業時,違規對73棵高大喬木實施重短截修剪,嚴重影響了園區環境的美觀,也引發了客戶的投訴,對公司的專業形象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喬木修剪作業應該根據植物習性預留冠幅,重短截修剪除非是由于病害等特殊原因以外,都應該在冬季進行,多雨季節實施相應修剪極不利于樹木傷口恢複。
這本身是一件專業的活兒,但最後卻變成了不專業的樣子,讓我感到很痛心,甚至是憤怒。
物業服務在國内以前是個新物事,最早不知道怎麼幹,也不知道怎麼才算幹得好的時候,老姚說了一個标準,我們就有了“地上無煙頭,草綠如地毯,不丢自行車” 三大法寶,後來又發展總結為經典的每日自省我們服務品質的“五好”:設施設備運行好;秩序井然環境好;有事幫忙管家好;鄰裡和諧關系好;财務透明權益好。
做住宅物業服務是我們的長項,這些年來我們的規範化體系文件越來越豐富,對住宅物業管理和服務的方方面面都做了細緻的規定。安全、清潔、消殺、綠化、垃圾處理、園林機械養護等等,物業作業的每一個流程和環節都有非常明确的作業指導。
這裡邊,有些是有行業标準可參照的,大部分标準則是我們自己從更好地對客服務的角度摸索出來,不斷完善的,很多還為同行所效仿和學習。
大到公司理念,小到“三米微笑”這樣的對客細節,幾百項管控制度,千多條業務流程,都是希望能将最不易标準化的服務标準化,能把服務當做産品,不斷打磨出高品質的服務。隻有這樣,才會最終讓用戶有口皆碑,才能把萬科物業的服務品牌立起來。
2014年四季度,萬科物業進行一輪組織變革時,推出了專家合夥人的崗位,可以說是我們服務産品的“産品經理”。經過幾輪的梳理,讓專家合夥人脫離具體的項目,對專業負責,“五好”的前“兩好”,都是專家合夥人的重要職責。
在2015年的全國溝通會上,我們願意為專家合夥人付出屬地最有競争力的薪酬,而不是找一些不合适的人應付上崗,并且給予這個崗位足夠的地位,以至于我到一線,合夥人做自我介紹時都說自己是“非專家合夥人”。因為專家合夥人要有解決疑難問題的意願和能力,去推動服務産品的優化和做到服務品質的管控。
可如今看來,部分人對不起專家合夥人的頭銜。崗位多了,濫竽充數的人也變多了。
所謂專業,是一種精細化的能力,也是一種追求卓越的态度。喬木實施短截修剪,如果沒有标準和流程是不專業的表現,有了标準和流程還随意修剪,也是不專業的表現。這用東北話來說,就是二半吊子。
在不動産、園林、設備設施等各方面,大部分業主是小白,需要物業服務企業的專業服務,而我們代表的正是專業。但要想赢得尊重,就要亮出我們的專業來,也才能對得起“讓更多用戶體驗物業服務之美好”的使命。這就是專業與業餘的不同。
專業委員會對于通報他們表示冤,但專家建設就是你們的責任。
城市公司對于通報他們表示冤,但從客戶視角向專業部門提出意見是你們的責任。
凡有一顆做品牌的心的企業,無不是像呵護眼睛一樣在呵護自己的品牌。
品牌,英文Brand,源義是“打上烙印”。如果把品牌的層層外衣和添附剝去,我希望為業主提供不動産全生命周期服務的物業在客戶心智中最内核的烙印是專業。
物業說到底還是服務為主,但是涉及打範圍十分廣泛,保持一顆善良的心,用專業去打磨每一件事,真誠對待每一位業主
以上案例來自某知名物業
内容部分來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