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憑什麼拿諾貝爾?莫言拿諾貝爾獎這件事,一直是件挺有争議的事有人認為,這說明我們的文學被認可了,這說明了咱們當代文學越來越牛了也有人認為,這僅僅是他個人的一個榮譽,其實說明不了什麼問題,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莫言憑什麼拿諾貝爾?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莫言憑什麼拿諾貝爾
莫言拿諾貝爾獎這件事,一直是件挺有争議的事。有人認為,這說明我們的文學被認可了,這說明了咱們當代文學越來越牛了。也有人認為,這僅僅是他個人的一個榮譽,其實說明不了什麼問題。
畫家、文化名人陳丹青先生曾直接表示:“我沒讀過莫言的作品,但我認為他得獎和作品本身無關”。此話一出,當然引起了網友們的讨論。莫言的小說水平到底如何?大家更是争論不休。
事實上,除了陳丹青,馬未都也當衆說過莫言得獎的事。在一次電視節目中,馬未都提到自己年輕時是很喜歡文學的,還發表過作品,之所以後來卻轉行了,是覺得文學在走下坡路。現場的一位女作家當場就提出了質疑:“莫言得了諾貝爾獎,很多人說這是說明文學在走上坡路了”。對此,馬未都直言不諱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馬未都的觀點概括起來就是兩個:
第一個觀點:莫言拿諾貝爾獎不能說明什麼,也不能證明文學在走上坡路
馬未都說的第一點,其實是頗有深意的,很顯然他認為文學現在是在走下坡路。對于這一點,看上去其實是見仁見智的,但近些年卻有不少數據可供大家參考。
舉一個數據,2017年,溫儒敏教授溫儒敏先生對在校大學生進行了一次調查,出了本名為《當前社會“文學生活”調查研究》的著作。學生們選出了大家最喜愛的作家,結果如下:
大家看看這個數據,在世的作家裡僅賈平凹一人入選了前14名,大家已經用喜好證明了文學是上坡還是下坡的問題。
其實,馬未都這個觀點裡,還有一個值得我們注意的地方:莫言是否能代表當代文學?這是一個很值得大家思考的問題。很顯然莫言代表不了,莫言寫的是魔幻現實主義,這種風格并不是當代主流文學,近些年流行的小說名作有餘華的《活着》,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都不是莫言這種風格。所以馬未都說莫言拿諾貝爾獎說明不了什麼,确實是有一定依據的。
第二個觀點:莫言的小說依然賣不過流行作品
這個觀點,馬未都是用數據說話的。他稱自己曾在出版社幹了十年,所以他很清楚哪些作品受歡迎的。确實,莫言雖然頂着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頭銜,但其作品的受歡迎程度并不算太高。相比較之下,大家更喜歡通俗類的小說,金庸的小說顯然就更受歡迎。這一點大家都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通俗小說和流行小說确實可讀性強,接地氣,這似乎不能說明莫言的小說沒水平。
但就算是與正統小說比,莫言的小說也并不吃香。個中原因有很多,風格問題,小說的題材問題,以及對莫言本人是否認可,都可能是原因。這一點從豆瓣的評分可以看得出來,莫言的經典作品《紅高粱》2011年版評分為7.9分,而路遙《平凡的世界》多個版本的評分都在9.0分左右,餘華的《活着》2012年版也達到了9.4分。都是經典小說,評分相差如此之大,确實是令人沒想到的事,賣得不好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馬未都的這幾句話,雖沒有對莫言的作品本身有太多的評價,但确實說出了一部分人的心聲。一部作品寫得如何,确實是見仁見智的事,但把數據放大後,就能說明一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