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行天下,不停地在地球小小村莊的某個角落兜兜轉轉,東看看,西瞧瞧,收獲山山水水的詩情畫意,定格美麗,漸漸轉換為生活的閱曆,如同一頁頁的日曆,翻過去的是喜悅的記憶,迎來的是期待和好奇。
不管舍不舍得,即使緊緊地拽住人生貪玩的繩索,有些人,有些事,有些風景,有些畫面,也會随風而去,猶如看見鄉村傍晚的炊煙扶直迷失的童年。可是,一路走來,丢掉的,撿起新的,旅途中有很多因緣湊合的細節,讓人體驗過後難以忘懷。比方說,用心體會過的——抄經。
遊人在南山三十三觀音堂抄經。陳文武攝
遊人在南山三十三觀音堂抄經。陳文武攝
遊人在南山三十三觀音堂抄經。陳文武攝
在中國最南端的佛教道場三亞南山寺,有一處大氣沉雄的三十三觀音堂,除了神聖的三十三尊慈祥的觀音化身像讓十方善信頂禮膜拜外,殿宇兩側的抄經堂卻是淨化心靈之處,但常常因人們匆匆的步履、匆匆的心情而忽略。
梵音隐約萦繞,周圍充滿了檀香的氣味,很靜。沐手後,點上一支檀香,或者再點一盞燭光,可以選擇簡短的《心經》和《吉祥經》,也可以選擇稍長一點的《金剛經》,一切随緣,也随心所欲地坐下來,就好比小時候剛剛上學堂時那種專心、凝神。
遊人在南山三十三觀音堂抄經。陳文武攝
遊人在南山三十三觀音堂抄經。陳文武攝
一張方桌、一個蒲團,一支筆,一本經書,一張紙,抄抄寫寫,心如止水,快樂和智慧慢慢地潛入心中來。
在一個缺乏耐心的年代,人往往變得浮躁,生活中無端的壓力讓人坐不住,心很難靜下來。抄經是一種收攝心神的好方法,在一筆一劃的過程中,就是與智慧者對話的過程,就是禅修的過程,就是開啟智慧的過程。
在抄寫的過程,要做到沉思和安心實在不易:身正不易,筆畫端直、流暢不易,不走神不易。漢字組合而成的經文,是古人慧觀和智觀成果天人合一的轉換記錄,是慧智文章。可是,在不一會兒就手酸中,讓人興歎久違的漢字,在瞬間陌生變為親切,滿心歡喜,滿心感恩。
遊人在南山三十三觀音堂抄經。陳文武攝
遊人在南山三十三觀音堂抄經。陳文武攝
或許在有些時候,抄經時心越抄越亂,若碰到這種情況,那就暫且放下。一個人心中亂一定有很多因緣,表示心中還有很多事情還沒做,其實有些事想不透就暫時不要去想,畢竟再多事也是會過去的。這時,聽一下音樂放松一下,或者念一下南無觀世音菩薩,抑或六字真言嗡嘛呢呗咪吽,可以讓重新梳理混亂的思緒,回歸平靜。
很多人把抄經當作是一件神聖的、可以積功德的大事,還有人把它當作是一種向佛許諾的發願。佛家一直把抄經看作一種修行,認為抄經可以淨身心,增福慧,消業障,惠及冥界衆生。抄經就是用心、修心、養心,抄經就是與佛心心相印,其功德不可思議。
遊人在南山三十三觀音堂抄經。陳文武攝
遊人在南山三十三觀音堂抄經。陳文武攝
南山寺法師說,抄經的要求包括戒、定、慧三學。簡單說就是敬、靜、淨。敬,就是恭敬、誠敬,一分誠敬,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十分利益;靜,就是安靜,平靜,心安理得,靜定安樂;淨,就是幹淨、清淨,環境幹淨,字寫得幹淨,内心更要清淨。
雖然說是一番抄抄寫寫,但是淨心生智慧,有快樂。法師還說,抄經時将整個身心都投入其中,集中精神。斷除各種雜念,使心念專注于經文上,達到一心不亂的境界。一心不亂就是定,也可稱止,所謂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一心不亂的同時,保持當下的覺照,就是觀,一筆一畫都要清晰明了,逐漸深解義趣,則是智慧增。
遊人在南山三十三觀音堂抄經。陳文武攝
遊人在南山三十三觀音堂抄經。陳文武攝
懵懵懂懂中,上學時對書法感興趣的我,或許還沒有進入佛教信徒的境界,或許還沒有融入佛教的因緣中,隻是停留在匆匆過客的一種嘗試,一種體驗。不過,從此有了全新的認識和淺薄的感悟。
我國佛經的抄寫,淵源甚早。漢代佛教傳入中國,很快就建立了第一座寺院白馬寺,也是第一座譯經場,開始了有系統有制度,大規模譯經活動,這段從漢魏兩晉、跨越南北朝到隋唐的期間,正是中國圖書發展史上“寫本時期”,其間佛經的流傳最主要便是仰賴抄寫。
遊人在南山三十三觀音堂抄經。陳文武攝
遊人在南山三十三觀音堂抄經。陳文武攝
正是因為這種虔誠和執着的抄寫,并寄托着一種精神信仰,才有了現在流傳下來了佛教經典讀本,從而傳承了佛經圓融精妙的思想,以至于精美優雅的語言文句在一個年代又一年代裡引導着人們的思索、感悟,啟發生活智慧。
後來,在别過觀音堂的閑暇裡,突然發現還有網絡抄經的樂趣。随著網絡時代普及和深入生活,越來越多的人習慣在電腦前打字,此時線上免費抄經的體驗應運而生,在e世代裡用鍵盤“打”經日漸風行,雖說修行的工具改變了,但誠意一樣可以不變。
想要抄經修行的人,随時随地隻要連結上網絡,即可選擇各類的佛教經典與大師語錄進行抄寫,長篇經文無法一次打完可以儲存,下回再繼續。待抄經圓滿後,系統設有功德回向欄,抄經者可輸入祝禱詞,并将功德回向給親朋好友。
不過,這與手抄經文的傳統相比,卻無法享受漢字的美意。同時,抄寫提速了,書寫的快感沒了,書法的藝術更是退回小學生的功夫。
自我修持的抄寫多元化了,不同的過程,各有各個的樂趣,但還是無法像身臨其境在三十三觀音堂抄經的體驗那樣,在觀音身邊,在吉祥的梵樂中,有着佛光普照,讓人不經意便進了“三摩地”的境界。
“書寫經典,祈福世界”。這是一些大師們比拟的抄經功德。作為大海裡的一滴水,我如若凡人一樣在平常的日子裡,堅持抄寫出生活的智慧和快樂,這已是莫大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