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丁香花,現在的人往往就會想起戴望舒那首《雨巷》:“撐着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顔色,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 ”
《雨巷》在創作過程中,充分吸收了古典詩詞元素。《雨巷》所呈現的意境,早在南唐中主李璟的《浣溪沙》中就有所體現:“手卷真珠上玉鈎,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裡落花誰是主?思悠悠!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其中的“丁香空結雨中愁”是《雨巷》中的主旋律。
丁香花開在仲春時節,花色或白或紫,給人以柔弱嬌美而又純潔莊重的感覺。丁香花嬌美卻易凋謝,中國古代的詩人們對着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引愁之物。丁香名字的由來,是因為花筒細長如釘,而且有濃郁的香氣。但古詩中常提到的丁香結,又為何總是與雨水和愁怨相聯系呢?我們先來讀一讀宗璞女士在她的散文集《丁香結》中的三段文字,個中緣由就會一目了然。
古人詞雲:"芭蕉不展丁香結"、"丁香空結雨中愁"。在細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牆邊兩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畫,線條模糊了,直向窗外的瑩白滲過來。讓人覺得,丁香确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
隻是賞過這麼多年的丁香,卻一直不解,何以古人發明了丁香結的說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過來的丁香枝條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結!
丁香結,這三個字給人許多想象。在聯想到那些詩句,真覺得它們負擔着解不開的愁怨了。每個人一輩子都有許多不順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來。所以丁香結年年都有。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是太平淡無味了麼?
丁香,生來就仿佛是那些愁腸百結、為情所困的幽怨女子。為此,杜甫寫過一首丁香詩: “丁香體柔弱,亂結枝猶墊。細葉帶浮毛,疏花披素豔。 深栽小齋後,庶近幽人占。晚堕蘭麝中,休懷粉身念”。晚唐陸龜蒙也寫過一首《丁香》詩:“江上悠悠人不問,十年雲外醉中身。殷勤解卻丁香結,縱放繁枝散誕春”。
“樓上黃昏欲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鈎。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自從李商隐寫了這首題為《代贈》的詩後,幽怨而郁結的名頭,就徹底地與丁香花連在一起了。詩中的芭蕉和丁香,象征着一對想愛又不能愛的男女,蕉心不展,丁香緘結,他們的情愫想吐露卻不能吐露,隻好默默地在春風中惆怅。
北宋詞人賀鑄,字方回,因人長得醜,臉色烏青,人稱賀鬼頭。他曾和一女子相戀,分别後,這個女子思念之情甚切,于是寫了《寄賀方回》一詩:“獨倚危欄淚滿襟,小園春色懶追尋。深恩縱似丁香結,難展芭蕉一寸心”。
賀鑄收到情人的詩,感動之餘寫下《石州引》一詞:“薄雨收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闊。長亭柳色才黃,遠客一枝先折。煙橫水際,映帶幾點歸鴻,東風銷盡龍沙雪。還記出關來,恰而今時節。将發。畫樓芳酒,紅淚清歌,頓成輕别。回首經年,杳杳音塵都絕。欲知方寸,共有幾許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結。枉望斷天涯,兩厭厭風月”。
他們唱和的詩詞中,都直接引用或化用了李商隐“芭蕉不展丁香結”一句。那些愁思郁結,無力穿越重重障礙的苦情人,他們的心結正像丁香花結一樣,“任是春風吹不展”。所以,丁香,一名百結花,又名情客。丁香花身上總是帶着深深的幽怨,正如韋骧詞中所說:“冷豔幽香奇絕。粉金裁雪。無端又欲恨春風,恨不解、千千結” 。
晚晴王國維先生,在相濡以沫的妻子莫夫人去世後,寫了一首難遣相思、孤涼凄惶的悼亡詞《點绛唇》。“屏卻相思,近來知道都無益。不成抛擲,夢裡終相覓。醒後樓台,與夢俱明滅。西窗白,紛紛涼月,一院丁香雪”。詞人一反常規,運用先寫情、後寫景的叙述方式,将幽清景色留至詞末,此時相思散去,空留一院丁香月色,殊不覺相思已全在其中,讓人讀後無限回味。
“丁香空結千般恨,柳線難萦一片心”,丁香花給我們帶來的是亂絲般纏結的愁緒,正如柳永所說:“要識愁腸,但看丁香樹”。 這世上的情,很少有不苦的,然而多少癡情的女子卻堅持:本想不相思,為怕相思苦,幾番苦思量,甯可相思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