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加倉名師?陳加倉,溫州大學城附屬學校校長,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浙江省特級教師著有《小學數學拓展課:教什麼,怎麼教》等,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陳加倉名師?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陳加倉名師
陳加倉,溫州大學城附屬學校校長,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浙江省特級教師。著有《小學數學拓展課:教什麼,怎麼教》等。
有着8年教齡的唐慧榮,在得知自己被分到溫州市籀園小學濱海分校的那一刻,有點“小絕望”。學校距離市區遠不說,整個學校就她一名數學教師——新學校隻有一年級。
“當時的我,與教育正處于‘七年之癢’的階段,都想放棄了。”唐慧榮調侃道。但誰也沒有想到從這一年開始,她迎來了自己職業生涯中成長最快的一個時期。因為,她身邊有“一群人”——陳加倉名師工作室的老師們。
兩年時間過去了,,唐慧榮的課比以前上得好了,也會說課了,還會寫文章了,這些大家有目共睹。不過,大家看不到的是這個團隊給她帶來的更内在和本質的影響,唐慧榮稱這種内在變化為“心意更新”。
專業成長源于“心意更新”
剛工作那兩年,唐慧榮總是有所懷疑:“我适合教書嗎?去開個咖啡店或蛋糕店會不會更适合?”心裡有好多“怕”。工作的頭三年,一說要上公開課,提前一個月就開始焦慮,磨課的過程讓她感到“生不如死”。焦慮是因為心中有恐懼,生不如死是因為不能享受到磨課過程的快樂。
然而工作室的“磨課”,帶給唐慧榮不一樣的感覺。陳加倉告訴他們,課要原創,不求完美。唐慧榮牢牢記住了這句話,每節課力争原創,從不“拿來主義”。總有不同于别人的東西,她嘗到了“創造”的樂趣和甜頭。雖然有時候覺得壓力挺大,但是逼一逼自己,發現自己“也行”。這兩年,唐慧榮屢有文字見于報紙雜志。抱着一切順其自然,每天進步一點點的想法,沒有“遠大目标”的她也和“上好課、說好課、寫好文章”的目标不期而遇了。
工作室的老師們在一起,做得最多的就是磨課。現在,每個人都有幾節“代表課”,所謂課如其人、以課識人。蘇浙閩老師一如《将軍飲水》的霸氣豪爽;符玲利老師最像《最帥的豬》那樣可愛;單秀華老師就如《商不變性質》一樣以不變應萬變;雷祖廳老師如《掃雷》司令般嚴謹又诙諧;長江老師就是《乘法巧算》般的心靈手巧;小明老師富有《百分數的認識》那樣的百分百熱心腸;楊威老師擁有《簡易劃線乘法》的做事簡潔高效;姜賽影老師亦如《四連方》連出一片精彩……
除了“會課”,工作室也是“會書、會友”的地方。
陳加倉本人喜歡看書,他的辦公桌上整天堆着高高疊放的書本,有數學哲學的、數學曆史的、數學原理的……工作室正式的讀書交流會為數不多,但老師們私下卻是交流甚歡。唐慧榮說,每次會面,書都是他們的共同話題:符玲利說這本書我有、那本書真好……說罷下次就馬上帶來;戴本琴最享受品茗賞月、讀散文賦小詩,讓這群教數學的理科生也沾沾詩書氣;谷尚品拿本《世界是平的》的書給唐慧榮,“賊厚的那種,我懷疑他是不是看不下去了才給我的?” 唐慧榮笑着說。
時間久了,工作室成員之間逐漸發展成無話不說的好朋友。唐慧榮還記得一次工作室去文成送教活動,恰逢她生日,在爬行盤山公路的車上,大家一起切蛋糕、唱生日歌、吹蠟燭,現在回憶起來,滿是感動與幸福。
唐慧榮感覺到自己意識的覺醒,覺得比以前多了力量和勇氣,意志變得更加堅定,工作和學習的動力與外在的要求越來越沒有關系,而更多的來自内心的力量。現在,她的心态完全改變了,一個學期不磨兩節課都覺得不過瘾。
“情定”拓展課
符玲利原本是雁蕩山下一所小學的校長。工作10多年,天天過着重複的日子,她覺得自己已經看到了退休後的生活。
2012年春天,符玲利參加了陳加倉工作室。她記得,那天陳加倉上了一節拓展課《方格圖上的數學》。這節課教材上沒有,百度上也沒有,從内容到過程都是原創。課堂注重的不是傳授知識,而是數學思想和方法,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傳統觀念中,數學是枯燥和冷冰冰的代名詞,但是在這堂課上,數學瞬間變成了好玩、有趣、有魔力的遊戲。
教學10多年的符玲利,從未曾想過數學課可以這樣好玩、有趣。這堂課為她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讓她明白了作為一個數學教師,在常規的課堂教學之外還應帶給孩子什麼。
拓展課是完完全全的個人原創,是“師本”課程,拓展課能否上得好,取決于教師是一個怎樣的人——有着怎樣的精神世界,怎樣的生命狀态,怎樣的境界格局。在這些基礎之上,還考量着一個教師的專業功底和綜合素質。
挑戰難度越大,也就越迷人,符玲利被迷住了。
如果是教材内的知識,網上還能找到一些參考資料,但是拓展課沒有什麼可以照抄的資料。剛開始嘗試拓展課,符玲利感覺自己像瞎子摸象,不斷地進行各種嘗試。“不管對不對,試了就有收獲。”漸漸地,遊戲課、繪本課、名題趣題全都進了她的課堂,不愛學習的孩子也愛上了數學課,愛上了拓展課。
符玲利的人生軌迹因為與拓展課的相遇而改變了。2014年,做了7年校長的她辭職了,調到另一所學校做主管教學的副校長,她要專心緻志“愛課堂”。
一個“室外”成員的成長之路
翁健君是符玲利的同事。因為他很好學,符玲利想讓他了解一下陳加倉與拓展課,于是,帶他去參加了一次工作室的活動。就這一次活動,翁健君也“中招”了。“從來沒有想過課居然可以這樣上,課堂還可以這麼美妙,教師和學生沉浸在這樣的課堂是幸福、愉悅的。”那時的翁健君,畢業後已經在農村學校待了10年,找不到方向,找不到道路,找不到信心。拓展課讓他刹那間“感覺就像是絕壁上抛下的一根藤蔓,暗行時眼前的一絲光亮”。他感覺一個新的自我在向他招手。
随後,翁健君報名參加了新一期陳加倉工作室,因為競争激烈,他落選了。正當情緒低落時,符玲利打電話過來:“陳老師聽說你很用功、認真,讓你一起參加工作室活動,除了文件上沒有名字外,跟正式學員是一樣的。”從此,翁健君開啟了他的“室外”之旅。
翁健君覺得自己是農村教師,年齡偏大,又是“室外”人員,有一點自卑。一次活動間隙,他跟陳加倉吐露心聲。“農村有什麼關系?我也是農村走出來的,所以我們現在才更知足、更上進。年齡大了有什麼關系?每個老師的成長軌迹是不一樣的,溫州去年還有一個50多歲的老教師申報特級教師。”陳加倉給他打氣說:“我們提高自己的教研水平,更重要的目的是讓孩子成為受益者。” 翁健君聽得很清楚,教師搞教研沒什麼行不行,最終目的不是為了成名成家,而是為了學生。
2016年上半年的一天晚上,正在準備公開課的翁健君糾結于一個問題怎麼也想不明白,随後與陳加倉通了30分鐘電話。具體的教學問題記不清楚了,但其中一句話翁健君至今記憶猶新:“課就是給别人批評的,但一定要上出有自己想法的課。”這句話一直影響着翁健君。教師要上好課,必須立足自己和學生的實際,課堂不能人雲亦雲,不能一味地模仿;要有自信,要敢于上出自己的風格,這樣的課堂才能充滿活力。
現在,翁健君已經如願正式成為工作室的一員。在教研的路上,他走得越來越淡定自信。
迎一群人 做一件事
提到陳加倉,蘇浙閩稱他是“全能王”——能上出色的課,能著書,能帶工作室,做校長也做得風生水起。
做了校長還親自上課?别人覺得不理解,可陳加倉回想自己20多年的職業生涯,榮譽也好,職稱也罷,都沒有“摸爬滾打、課堂拼殺”的日子記憶深刻,最幸福的回憶就是共追尋、同成長的經曆。因此,再忙他也不放棄專業成長。
陳加倉的起點并不高,1993年剛工作時在一所農村小學做體育教師,在帶領體訓隊為學校争得榮譽之後,又經過數次申請才獲得了教數學的機會。他特别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所以這麼多年,在沒有人願意開課時,他開課;在沒人願意講座時,他講座;不同的地方邀請開課時,他不上重複的課;不同的地方邀請講座,他講不同的内容。2010年,他被評為省特級教師,2013年又被評為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2015年,擔任溫州大學城附屬學校的首任校長。
校長的繁忙可想而知。不過近幾年,陳加倉外出講座100多場;《小學數學拓展課:教什麼,怎麼教》《名師教你學數學》等專著相繼出版。
結合自己的經曆,陳加倉希望更多教師能夠享受到專業成長帶來的幸福和成就感。繁忙的工作之外,他拼命帶工作室,總覺得這是自己的責任。
名師工作室成員來自于全市不同地區的不同學校,想辦法把他們凝聚在一起是關鍵。
陳加倉提出大家要“同學、同行、同樂”,并帶頭示範。平日裡,隻要是學員遇到難題,即便是生活上的事,隻要找到他,無論多忙他都會熱情相待。怎麼給教育局長彙報工作,如何處理與校長的關系,親子關系遇到麻煩,找陳加倉聊一聊,總會有所收獲。
陳加倉這個“師父”沒有架子,從不高高在上,遇到問題會向“徒弟”求助。唐慧榮就接到過幾次陳加倉的電話,跟她讨論教學上的問題。陳加倉說,教别人是最好的學習方式,教學相長在工作室體現得最為充分,他特别強調成員之間互學的重要。
看到成員逐漸成長,陳加倉體驗到成功的樂趣。雖然是“額外”的工作,繁雜且辛苦,但他樂此不疲地“迎一群人、做一件事”。他相信,這樣的一群人在一起,教育之路可以走得更遠、更好。
拓展課拓開的是什麼
在工作室幾年,許多教師都在專業上取得了很大進步,各種榮譽接踵而來。蘇浙閩在成了“省教壇新秀”後回望來路,她越來越覺得,工作室帶給大家的不僅僅是怎樣上幾堂好課、獲得幾個榮譽,而是讓大家越來越明白,支撐起一個人精湛教學藝術的根基,是正直的品格、勤勉的精神和豁達的人生态度。最近幾年,在工作室這個平台上,大家在慢慢積累這些品質,這是無價的寶貴财富,也是教師們不斷成長的動力之源。
陳加倉一直鼓勵大家,隻要是原創的就有價值,不求完美。要有勇氣上一節失敗的課,說一些不嚴謹的話,寫一些不成熟的文章。
好教師從來不會被課本束縛住,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好課堂都是教師用一生備出來的,要不斷突破和挑戰自己;好教育最終考量的是教師的品格和綜合素質,做教育就是做人。
拓展課也是在這種理念指導下生長出來的,因此格外具有生命力。所謂拓展課,其實就是增加課程的豐富性和層次性,用更多、更豐富、更有針對性、更符合實際的例子,滿足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及不同層次的需求。把遊戲、故事、趣題、繪本等開發成系列拓展課程,讓學生享受到探究的樂趣,目的是提升他們的觀察力、分析力、判斷力、想象力、創造力等,讓學生從“有知識的人”走向“有智慧的人”。
在一次次拓展課的研究過程中,在一次次不完美的創造中,師生的視野、思維、生活、世界得到了拓展,他們的生命正在朝着更深遠的方向拓開去,再拓開去。
《中國教師報》2018年03月14日第8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