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嚴防蚊媒傳染病
嚴防蚊媒傳染病
更新时间:2024-09-30 22:29:33

嚴防蚊媒傳染病?“蚊子!”随着浙江省疾控中心傳防所“疫情偵察兵”劉欽梅一聲低呼,我們循聲小跑了過去隻見劉欽梅手持小電筒照向一口水缸,缸内的景象令人頭皮一陣發麻:上千隻孑孓(蚊子幼蟲)密密麻麻蠕動着劉欽梅興奮異常,右手持撈勺一舀,左手拿吸管一吸,再往塑料瓶裡一收,黑乎乎的孑孓便統統“落網”了,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嚴防蚊媒傳染病?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嚴防蚊媒傳染病(疾控捕蚊人走村串戶)1

嚴防蚊媒傳染病

“蚊子!”

随着浙江省疾控中心傳防所“疫情偵察兵”劉欽梅一聲低呼,我們循聲小跑了過去。隻見劉欽梅手持小電筒照向一口水缸,缸内的景象令人頭皮一陣發麻:上千隻孑孓(蚊子幼蟲)密密麻麻蠕動着。劉欽梅興奮異常,右手持撈勺一舀,左手拿吸管一吸,再往塑料瓶裡一收,黑乎乎的孑孓便統統“落網”了。

烈日當頭,汗濕如潑。這是盛夏裡極為平常的一天,也是浙江省疾控中心傳防所40多位“疫情偵察兵”們最為忙碌的時候。

盛夏,萬物生長,也暗暗孳生着蚊子、蒼蠅、蟑螂等病媒生物。為了最大限度地将靠病媒生物傳播的疫情扼殺在搖籃裡,這些“疫情偵察兵”深入浙江省各地,頻繁出動,密切掌握病媒生物密度及活動規律,并對相關疫情進行風險評估與研判。

這是一項令人難以想象的工作。酷暑的熱浪,髒污的環境,不分白夜的節奏,随時可能被攜帶病毒的蚊蟲叮咬的風險,每一條挑出來,都足以令人望而卻步。出于對這份工作的尊敬與好奇,我們兵分兩路,在杭州濱江和麗水缙雲,跟着“疫情偵察兵”深入農舍、豬圈等地去抓蚊。

烈日下 翻開水缸覓孑孓

7月25日上午10時,濱江浦沿街道新浦社區,烈日将水泥地面炙烤得白花花,手觸地面,一陣灼痛。街道上幾乎沒什麼人,一位老人拿着蒲扇懶洋洋地出門,一碰日光便立馬縮回了屋。

村内沿河一側,有塊久未修葺的小樹林。劉欽梅一會兒“噌”地跳上垃圾堆左右觀望,一會兒小跑着沖向小灘污水池低頭尋覓,“火眼金睛”下,兩處孳生孑孓的廢舊水缸無處遁形。

娴熟地将孑孓用吸管裝入塑料瓶後,劉欽梅電筒不離手,跟同事一前一後往民舍裡走,邊走邊往四下觀察。當看到路面下水道時,二人費力翻開石闆往裡瞄,一旦發現孑孓,眼睛都發起光來。

與我們長衫長褲的“全副武裝”不同,劉欽梅短袖T恤、牛仔褲,戴一頂黑色鴨舌帽。“我們平常都會塗些防蚊液,今天走得急忘記了!”劉欽梅說,這次她的主要目标是白紋伊蚊,就是俗稱的花蚊子。

劉欽梅是90後,來自四川。與印象中的“川妹子”不同,劉欽梅瘦瘦黑黑的,一點也不柔弱,甚至有點“剛”。“我大學專業是動物學,但沒當成獸醫!”劉欽梅笑着說。

2018年,劉欽梅入職省疾控中心傳防所,從事病媒生物監測與防控工作,成為新生代“偵察兵”。“蚊子是夏季最為猖獗的傳染病傳播媒介。白紋伊蚊會傳染登革熱,三帶喙庫蚊傳染的疾病主要是流行性乙型腦炎,緻倦庫蚊主要傳播絲蟲病,按蚊則會傳染瘧疾……”劉欽梅邊說邊往一戶農家走去。

“光哥!快,拿瓢來!”在這戶人家院内的水缸中,劉欽梅再次發現了孑孓,并大聲呼喚同伴施旭光。“你們看!呼吸管細長的是庫蚊孑孓,呼吸管短粗的是伊蚊孑孓,另外它們的遊動方式也不太一樣。”我們往缸裡看,隻覺得烏泱泱一片,分類起來還真不容易。

“這是在幹什麼呢?”這戶人家的老人走出來問。一聽是來“抓蚊子”的,老人連連道謝。“平時要多多動手清理積水,這樣就清除了蚊蟲的孳生地,蚊蟲密度就會降低。”劉欽梅科普道。

劉欽梅告訴我們,進村入戶,像“偵察兵”一樣翻找伊蚊孑孓,是為了測算布雷圖指數。布雷圖指數即平均每100戶住宅内,有伊蚊孑孓孳生的積水容器總數。布雷圖指數在5以下,屬于安全範圍;大于5有傳播風險;大于10有暴發風險;大于20意味着一旦有輸入病例,就可能在該地區造成登革熱的流行。“布雷圖指數是評價一個地區伊蚊密度的指标,可以預測登革熱傳播風險。”

蚊子的一生可分為四個階段:蟲卵、幼蟲、蛹、成蟲,整個生長過程隻需15天,且大多是在水裡。這戶人家的水缸裡,一些幼蟲已經開始羽化,兩三天後就可能四處叮人了。“家裡的蚊子,一般都是在家蓄水缸、水培植物或廢棄水容器内養成的。”劉欽梅邊說邊跟同事合力将這壇髒水倒掉。

出了院子,陽光越發強烈了,可捉蚊的腳步卻不能停下。直到晌午,劉欽梅和同事才收工回到實驗室,小心翼翼地把收集到的伊蚊孑孓放入專門器皿中,喂上糖水,養了起來。“養至成蚊後,再進行檢測。”劉欽梅告訴我們。

還沒來得及歇歇腳,劉欽梅又接到了蚊媒監測的新任務。“這個七月,我已經走了八九個市縣了。”

月夜裡 撐起蚊帳當“誘餌”

傍晚7時,麗水缙雲東方鎮址墩村,另一波捕蚊人出動了。

是夜,群山環抱的址墩村氣溫不算太高,隻有29度,卻悶熱異常。省疾控中心主任醫師姚立農帶隊的“疫情偵察兵”忙碌了起來。這位從事瘧疾監測工作三十餘年的老專家專程前來指導基層捕蚊工作,他們的目标是按蚊,一種傳播瘧疾的蚊子。

暗夜裡,蚊子的“熱情”高漲。工作人員拿着支架,剛準備搭蚊帳,便撓起了胳膊。好在大家手腳利索,在姚立農的指導下,十分鐘不到,蚊帳就被支起。它遠看像個白色的集裝箱,細細看來是雙層紗簾,内層接地,外層懸空約30厘米,内層帳内放了一把座椅。當地疾控中心見習生主動請纓,進入内層蚊帳,充當“誘餌”。

“蚊子會循着人的氣味飛進内層和外層的隔間,落在簾子上,我們就可以進入隔間捉蚊,人待在内層也不會被咬到。”姚立農解釋說。

“我們會在蚊帳裡,輪流待上三四個小時。” 姚立農說,由于按蚊的活動高峰在深夜,按蚊監測工作要通宵達旦。在蚊蟲繁殖高發季,浙江省每個縣(區)一個月需要開展四次左右這樣的監測。

“在蚊帳裡充當蚊子的‘獵物’是什麼感覺?”我們好奇地坐進蚊帳。頓時,一股悶熱襲來,沒堅持多久,就“逃”了出來。

搭好蚊帳後,姚立農向大家演示如何安裝捕蚊吸管。“你們看,這個管子底端是内凹漏鬥狀,有個小口,在上面蓋上紗布,塞進木塞,插入橡膠管,橡膠管另一端與玻璃吸管相接。要是看到蚊子停在牆上,就用底端将它扣住,嘴在玻璃吸管這頭吸氣就好。”

“豬圈在什麼地方?我們過去吧!”看着大家都裝好了捕蚊吸管,姚立農發話了。此時,我們不禁小聲嘀咕:“去豬圈裡用嘴吸蚊子,這能行嘛?”沒等我們回過神兒,捕蚊人便各自拿起吸管,順着田間小路向豬圈進發。

昏暗的豬圈中,姚立農手持照明燈,尋找牆上、柱子、磚頭上的蚊子,鎖定目标後,用吸管一端輕輕罩住,再一口吸入。

“啪”,豬圈的燈亮了,暖黃色的燈光灑向近30平方米的空間,豬圈内的蚊蟲一陣狂飛。

“抓到按蚊了,你們快過來看看!”經驗豐富的姚立農一逮一個準兒。“灰白色,四肢長,停靠牆面時成一定角度。”每捉住一隻按蚊,姚立農都會和圍上來的工作人員科普按蚊的特征。

“我這邊有一個!”“你看這隻,大長腿!”年輕的捕蚊人躍躍欲試,每抓到一隻按蚊,都激動得叫出聲來。

豬圈的地面被飼料、稻稭等覆蓋,我們也跟着捕蚊人深一腳淺一腳地抓起蚊子。偶爾擡頭看看幹得熱火朝天的他們,脖頸和側臉的顆顆汗珠被燈光照得亮晶晶。

半個小時後,捕蚊工作結束,大家走出了豬圈。“豬毛啊,飼料粉塵啊,稍不注意,都吸到嘴裡咯。”姚立農笑着說。步入田間,身上的汗臭味混雜着豬圈的味道,還是令人不适。

57歲的姚立農早已習慣這漫長的夜與蚊子的叮咬。“現在的工作環境已經好太多了,以前就穿着短褲在露天處,做名副其實的人肉靶子。”姚立農回憶說,當時自己拿着捕蚊吸管,蚊子就停在腿上,他就将管子貼在腿上,“吸溜”一下把它吸進來。

一個通宵的忙碌後,我們的腿上滿是被蚊蟲叮咬的紅包。姚立農看看我們,笑着說:“抓到喝飽了血的蚊子,我常和同事們開玩笑——這是我們‘親生’的蚊子。”

這晚的辛苦沒有白費,數不清的按蚊在玻璃管中飛舞,作為“戰利品”的它們将被帶到實驗室,供當地疾控中心工作人員觀察研究。

在路上 嚴防死守阻疫情

練兵千日,用兵一時。

對捕蚊人來說,疫情發生前,他們是“偵察兵”,疫情發生後,他們就成了“消防員”,沖向一線,與看不見的敵人做鬥争。

“嘀嘀嘀……”省疾控中心傳防所孫繼民科長的手機接連響起,台州、仙居兩地相繼上報登革熱病例。這個周末,他原本想陪陪剛滿周歲兒子,看樣子,計劃又泡湯了。

看看窗外的豔陽天,孫繼民拎起在辦公桌上備好的行李箱,與其他3位同事一起,立即向兩地進發。

6月至9月是蚊子繁殖高峰期,又正值暑假,東南亞旅遊熱度持續,浙江省輸入型登革熱病例增多。據省衛生健康委法定傳染病疫情公布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6月,浙江省共報告登革熱160例,是2018年同期的5倍多。每一起病例的發現,就像不斷拉響的警報,令這群疫情“消防員”絲毫不敢松懈。

孫繼民告訴我們,一旦某地上報一例登革熱病例,他們就要馬不停蹄到達現場,像“偵探”一樣,抽絲剝繭,确定病人五天内活動範圍,掌握當地蚊媒密度,搜索是否有本土化病例的發生,還要到這名患者去過的地方,進行方圓600米的蚊子大排查、大消殺。

“比如,病人去過6個地方。我們就要在這6個地方分别劃定600米半徑的核心區域,挨家挨戶翻找小型積水容器,了解幼蟲孳生情況,直到将布雷圖指數降到5。一般要進行持續25天的監測,直到沒有新發病例,這場‘戰鬥’才宣告結束。”

孫繼民所在的科室,都是80後、90後,男女生比例平均。酷暑時節,他們與其他科的戰友一起,奔走山野、置身蚊蟲之中,與傳染病打着一場場沒有硝煙的戰争。

正是因為“偵察兵”與 “消防員”的無縫轉換,以及一代代疾控工作者的堅守,浙江省才得以“嚴防死守”住蚊媒生物相關傳染病:

2001年,浙江省達到消除絲蟲病标準,徹底阻斷了絲蟲病的傳播;2017年,創建了全國第一個無蚊村;2018年,實現消除瘧疾本地感染病例并通過國家消除瘧疾評估;目前,乙型腦炎控制在罕見水平。

但傳染病沒有國界。對疾控工作者而言,新的挑戰始終就在眼前。(記者 李文芳 水藍薇 縣委報道組 劉斌)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