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帕印章文字“王”字,如何演變為甲骨文“王”字
筆者曾在《印章文字與哈拉帕古城遺址相關問題考釋》中斷言:印章文字是伏羲書契,哈拉帕是昆侖墟。并在《遺失的華夏·哈拉帕》和《左祖右社與陽城》兩部書中,沿着《山海經》的脈絡,參照水書、甲骨文、金文,嘗試破譯了106枚哈拉帕印章上的140個文字。從破譯的結果來看:僅僅破譯了106枚印章上出現了多位中國古籍上夏朝以前的人物。這些人物包括歲十有二、黃帝、蚩尤、颛顼、帝摯、帝喾、鲧、伯子杼、大禹、因乎、貳負、虞舜、共工、仁羿、用侯、丹朱、巫鹹、華胥、曾侯等。這些人物都記述在《山海經》、《古本竹書紀年》及《史記》裡。106枚印章裡還包含有“餘、施、殷、曾、用、朱、有虞氏、昆吾氏、風、蔔、曲、牛、儲、且、世、邠、華胥氏、穀穀、幹”等多個上古姓氏。由此作者斷定:哈拉帕印章文字是甲骨文前身,是華夏時期的中國文字,是生活在印度河流域的中華先民使用過的文字。
為了增強讀者對哈拉帕“印章文字是伏羲書契”這一理論,本節作者講解一個代表文字,哈拉帕印章文字中的“王”字,如何演變為甲骨文“王”字。
“王”是中國古代帝以下的最高爵位。哈拉帕印章文字“王”字,迄今發現有兩種寫法:
第一種是正體
第二種是變體
而甲骨文“王”字也有兩種寫法:
第一種是體現王的帽子和舞步
第二種是體現王的舞步
哈拉帕印章文字中的“王”字
,是一幅“王”的簡筆畫,形神具備。
如果将哈拉帕印章文字中的“王”字,
看做甲骨文“王”字
來解釋,哈拉帕印章文字中的“王”字戴的帽子
,就是甲骨文“玨”字
,是合在一起的兩塊玉;下面部首
,對應的是甲骨文“舞”字
。哈拉帕印章文字“王”字整體意思就是:戴玉冠的舞者。由于“玉”字“羽”音,極可能王不祭祀的時候也戴羽冠。
結合哈拉帕印章文字和甲骨文,我們終于知道了“王”字本意。“王”就是位于帝王以下,通過舞蹈,連接帝王與天地之間聯系的大巫師,是上古神職人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