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詩人陸遊,冬夜讀書示子聿曰。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問的最高境界是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古時候,有個秀才進京趕考,他隻顧趕路,忽然發現天色已晚,心裡非常着急。正在此時,一個村夫過來,見此,邀秀才到自已家裡。夜晚,秀才與村夫相談甚歡。于是,村夫随口問秀才說。先生,萬物都有雌雄,那麼,大海裡的水哪是雌哪是雄?高山上的樹木哪是公哪是母?秀才一下被問住了,便隻好向村夫請教。村夫答。海水有波有浪,波為雌,浪為雄,因為雄的看上去要強些。秀才連連稱是,又問。那樹木如何分公母?村夫說,公樹就是松樹,松字不是有個公字嗎。梅樹就是母樹,因為梅字裡面有個母字。秀才聞言,恍然大悟,肅然起敬。
秀才到了京城後,進了考場,打開試卷一看,巧極了,皇上出的試題,正是村夫說給他的雌水雄水,公樹母樹之說。考場上,很多秀才看着題目,兩眼發呆,隻有這個秀才不假思索,一揮而就。
不久,秀才被點為狀元,他特地回到村夫家,奉上厚禮,還親筆寫了塊匾送給他,上題,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