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這是一個優美的詞彙,她古典、雅緻、休閑,和詩情畫意相關聯。她是中國的,她是宜興的。
但是現在,以上的一切都要加一個“曾經”。我們隻能說:她曾經是……
倘若魯迅也用網絡,他也許會說,把美好的東西毀掉,這是一個杯具。杯具本來就存在,紫砂壺隻是其中之一。
關于紫砂壺,最出名的一句話就是“世界上隻有一把紫砂壺,她的名字叫宜興”,現在,她叫什麼?她還有名字嗎?
紫砂壺的悲劇也不是紫砂壺本身引發的,她的黑幕的揭開,其實是受到池魚之災。2010年5月,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曝光,市場上風行的紫砂煲,其背後并不是宣傳詞說的那麼好。
這些“全部選用純正紫砂燒制”的紫砂煲内膽,其本質隻是一些普通的陶土添加三氧化二鐵、二氧化錳等化工原料染色而成,更嚴重的是,這些“合成紫砂煲”中的各種離子正在威脅着人們的健康。
央視的報道拉開了揭露紫砂騙局的帷幕,紫砂制品中最有名的紫砂壺首當其沖。
紫砂為器,據說可以追溯到助越王勾踐的“陶朱公範蠡”,當然,這是傳說。紫砂陶藝起源于宋,紫砂壺的推廣,則是在明代以後。在幾百年的時間裡,紫砂壺成為中國人喝茶的首選茶具,從工具演變成了藝術,變成了一種傳承的文化。而紫砂壺的産地宜興,則成為紫砂壺唯一的故鄉。
文化的建立需要曆經數百年,但它的破壞,往往隻要幾天。
在傳統文化成為顯學的今天,一個文化的悲劇成了社會的悲劇,成了無數人心裡的痛。幾百年流傳之下,人們對于紫砂壺的愛,早已經超越了它的原始功能,而成為一種文化的象征,一種民族的驕傲。籠罩在紫砂壺上的陰影,也遠遠不是造假那麼簡單,而成為一個曆史文化遺存的保護和發揚問題。一把壺的假可以承受,它至多是金錢上的損失,但是一種文化的造假如何承受?
紫砂壺收藏家不周老師 的個人97808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