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在公元前196年十月,漢高祖劉邦平定了淮南王英布的叛亂,勝利之後凱旋而歸,在途中路過自己的家鄉沛縣。
劉邦可以說對沛縣這片故土和父老鄉親有着深厚的情感,于是他便宴飲當地的父老鄉親數日,同時還教村裡的很多兒童唱歌。
一日,漢高祖劉邦在陪着父老鄉親喝酒,他忽然站起身來開始擊築,還即興創作了慷慨激昂的《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内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這首歌雖然隻有三句話,卻表達了非常複雜的情感。據史料記載,漢高祖劉邦唱這首歌的時候,非常慷慨激昂,動情之處還留下了眼淚。
這首詩用大風和飛雲開篇,也奠定了這首詩的格調,氣勢磅礴而又蕩氣回腸。
在漢高祖劉邦的帶領下,漢朝将士與叛軍進行了激戰,必然是驚心動魄,這首詩精妙之處是沒有直接描寫戰争的激烈和殘酷,而是先描寫了天氣中的大風和飛雲。
此時大風吹得正猛烈,天上的浮雲也開始亂飛,實際上大風和浮雲也象征着戰争的時局,我們眼前也會浮現出戰争激烈的畫面感。
經過殊死搏鬥,劉邦帶領的漢朝将士凱旋而歸。此時國家終于一統,而漢高祖劉邦也到了光宗耀祖衣錦還鄉的時候。
劉邦的死對頭項羽也曾有過“錦衣夜行”的舉動。當年,強大的西楚霸王項羽将劉邦安排到漢中做漢王,而自己要帶着士兵回到家鄉彭城,并說了一句“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當然,楚漢之争中最後取得勝利的是劉邦。
可見,在中國古代人的心中,無論是皇帝還是平民,一旦光宗耀祖,必然要衣錦還鄉。
最後一句,劉邦抒發了人生的感慨,作為一個帝王,怎麼樣才能讓勇士心甘情願地為國家鎮守四方呢?
我們知道此時國家已經統一,天下也已經太平,但是自古以來創業難、守業更難,此時劉邦的心中轉喜為憂:到底誰能夠輔助他守住漢朝基業?誰才能夠為他維護邊疆的穩固?
當年的英布本是項羽麾下的将領之一,後來叛楚歸漢,輔助劉邦打敗了項羽,并封為淮南王,後來起兵背叛了漢朝,兵敗被殺。
天子依然歸故鄉,大風歌罷轉蒼涼,帝王與将相,有的時候他們可以為了國家一緻對外,有的時候他們又是一對矛盾體,站在各自的角度相互猜忌,甚至會背叛對方發生戰争。
自古以來,漢高祖劉邦寫的這首詩受到很高的評價和贊譽,我們也可以從字裡行間感受到劉邦心中的豪情與惆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