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30篇我們認識了孔子,後30篇我們認識了孔子的弟子,看到了孔子對弟子的點評,這個月的主題就是各抒己見。除了跟他們的老師一樣,也是充滿智慧之外,他們的各抒己見也能表現出各自的人生見識。
能說的子貢,他點評過如何犯錯,如何改正錯誤。提到君子之國也。同時呢在對别人的,就是棘子成對他的真的可以說是挑釁。因為棘子成說要那麼多文,外在的文采裝飾做什麼,子貢就善于做這個呀,而子貢的見識是文猶質也,質猶文也。也就是内容和形式同樣重要。同時,子貢有這樣的言論說君子勿居下流,君子啊不要在下層混,那麼為什麼不要再下層混?我想對于我們現在教育,希望我們的同學能夠力争上遊,也有一定的啟示。
耿直的子路,這裡頭沒有直接對子路言語的記錄。但是說了子路的一件事兒,說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一個耿直孩子,耿直男孩的他的表現顯示出來子路一定怎麼樣呢?要言行合一。如果他聽到什麼話,沒有立刻去實踐的話,他就怕再聽到,再聽到子路就想來不及了。子路的着急也恰恰反映出我們平時的不着急,不是接受知識越多越好,而是注重實踐。
文學科的子夏,他一出言就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話,比如四海之内皆兄弟,比如賢賢易色,那麼子夏也有他的靈活。比如說他說小德出入可也。有一些小毛病小問題是沒問題的。而且子夏的點評對我們現在的生活也有指導。他說雖小道,就是小的記憶,或者說小的愛好必有可觀者焉,一定也有它吸引人的理由。緻遠恐泥,但不要沉浸在其中,是不是這樣的話讓我們也可以思考,現在自己手頭玩着的忙着的一些事情。
曾子呢,聽到曾子的言語,可能我們連成語都能多積累幾個,我們熟悉的任重道遠,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犯而不校,慎終追遠,以文會友,以友輔仁,都出自曾子之口,他們又是什麼意思呢?
子遊提出了和的觀念,叫禮之用,和為貴。由此也說,信近于義,言可複也。怎麼樣聽了這樣的話,是不是覺得對于儒家的思想,子遊在他的言語中實現了他的貫徹自由,是理智的自由也是客觀的。因而他說喪緻乎哀則止,并不是有特别大的悲哀,極度的哀痛才能表示你的孝順和忠心,喪禮上表達哀傷就行了。這事不講表面功夫。
而子張則多了一些磊落說:我之大賢與,於人何所不容。如果我要是個賢人,我要是個智慧者,那麼别人自然也就能夠接受我。是不是想了解這些孔子的弟子,也是儒家的智者,他們所言有什麼意思?有什麼意義?
每日論語充實自己,各抒己見,思想燦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