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蘇澤猷
傣族是一個跨境民族,與緬甸的撣族、老撾的主體民族佬族,泰國的主體民族泰族,柬埔寨的泰族及印度阿薩姆邦的阿洪泰族都有着淵源關系,廣義上均是同一民族,隻是各國劃分的名稱不同而已。全球傣(泰、撣、佬等民族)總人口超過6000萬。
我國傣族有人口162萬多人,其中雲南有101.4萬,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其餘散居在景東、景谷、普洱、瀾滄、新平、元江、金平等縣。此外,其他省份也有傣族散居。
傣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戰國時期,雲貴高原一帶的傣族部落建立聯盟國家哀牢國,又名勐達光。這便是傣族的原始先民,在公元69年,哀牢國歸附東漢。七年後哀牢國反叛漢,被漢軍打敗後四散。其中,一部分哀牢國人歸附東漢,一部分西遷建立撣國。後來,撣國被南部的骠國所滅,撣國的殘留勢力組建了果占壁王國。歸附東漢的一支名為蒙舍的小邦,成為中國傣族的主要族源。
傣、泰、撣、佬等民族先民是在多次移民的浪潮中,經過越南北部、老撾北部和雲南邊境地區往西遷徙的,他們首先到達泰國北部和緬甸撣邦一帶,在那裡定居繁衍。後來,有一部分人逐漸向北沿着瀾滄江和怒江(薩爾溫江)進入我國雲南省南部的西雙版納地區和西南部的德宏地區及内地其他地區。
傣語,又稱泰語,是傣泰民族的語言。傣語分為大泰方言(中國雲南西部、緬甸中北部、印度東北部)、蘭納方言(中國雲南南部、緬甸撣邦東北部、泰國北部、老撾北部、越南西北部)、暹羅方言(泰國中南部、老撾南部、柬埔寨西北部)三大方言,方言之下又分别含有多個次方言。
其中,大泰方言(德宏州、保山市、臨滄市、玉溪市、普洱市大部)、蘭納方言(西雙版納州、紅河州、普洱市東南部)是中國境内最主要的兩種方言。
上面音頻歌曲為傣語方言。
作者在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駐地芒市“傣王宮”參觀遊覽。
德宏州芒市“傣王宮”傣族少男少女歡迎遊客到來。将為遊客舉辦歡快的歌舞晚會。
遊客與傣族舞者共樂。
我們驢友從德宏州芒市過同為州屬的瑞麗市畹町鎮玩。鎮北與潞西市(芒市)相接,南與緬甸九谷市相鄰,西北與瑞麗市姐勒隔江相望;東部有廣董通道,中部有畹町口岸,西部有芒滿通道,東、西通道和中部口岸公路均與亞太交通對接。
作者在瑞麗市中緬國界畹町橋。
作者在瑞麗市口岸國門前。
傣族及泰國的泰族與壯族有族屬親緣關系。從語言、文化、曆史、風俗、考古和人體解剖等不同的角度進行比較研究,發現許多相似之處,傣族與壯族同源,隻不過壯族與漢族同化融合的時期比較早,漢化程度較深,差異較大。
傣泰民族語言屬東亞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
也就是說,傣語是壯語和侗語的揉合,和壯語比較接近。傣語和壯語發音差不多,有些詞,語法還是一樣的。
我曾在廣西百色駐軍。聽說,百色壯族同胞大體可以聽懂傣語。
作者到過柳州三江侗族自治縣旅遊,聽過侗語演唱。侗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
三江縣是全國五個侗族自治縣中侗族人口最多的一個縣。2020年5月13日官媒公布,三江侗族自治縣總人口40.6萬人,侗族人口占58%(約23.55萬人)。
參觀三江侗族鼓樓,作者即景做粵東閩語-潮州方言四句:
鼓樓侗鄉的靈魂
二十七層高入雲
議事典禮和娛樂
靓麗舞者數钗裙
鼓樓是侗族村寨的标志和靈魂,屬木質結構,系侗民議事、典禮、迎賓及歌舞娛樂的公共場所,比較接近漢族祠堂的功能。不過,它還兼有類似碉樓的作用,遇事擊鼓集中族人以便應對。
作者參觀侗族鼓樓。
中國的傣語與泰國的泰語很相似,傣語十句約有六句跟泰語一樣的。其實,傣族跟泰族是同一個民族,隻不過昔年政府為了把中國的泰族與泰國的泰族區分開,就把它命名為傣族。兩個民族除語言基本相同,還都信仰小乘佛教;建築也是差不多的;環境(熱帶濕潤地區,四季常綠);服飾幾乎完全一樣;還有,兩個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潑水節也是傣曆新年,傣語稱"尚健" 、"尚罕",是送舊迎新的吉祥日子。
在雲南西雙版納,與泰國有一個傳統宗教習俗,那就是傣族男子都要出家為僧,認為這樣才算有教化,不野蠻。小男孩大都七八歲就入佛寺,三五年後還俗,當他們穿戴一新由親人護送,吹吹打打,在衆人歡笑聲中進入佛寺,便自豪地認為已經開始得到了佛的庇護,能長大成材了。然後他們剃去頭發,披上袈裟,開始平靜地誦讀經書,學習文化,自食其力。可見,寺院在一定程度上承擔了學校的角色。
還俗後的和尚,可談情說愛,娶妻生子,務農經商,參軍、繼續上學、考公務員,并且倍受社會的愛戴和尊重。
作者在泰國芭提雅旅遊。
與中國傣族同一民族的泰國泰族,很大一部分人是從中國西南遷徙過去的。
以曼谷為中心的泰人,屬于小泰,膚色較深,他們的血統有較多孟人的成分。有一說法,泰王室承認自己有孟人血統。
中國在古代被23個國家奉為宗主國,暹羅(泰國)便是其中藩屬國之一。後來,這些藩屬國陸續被列強侵占或控制。
暹羅阿瑜陀耶城(中文稱大城)普銮王朝到了億卡王時代,國勢漸衰,國防無力。 1767年,緬甸大軍乘虛而入,攻陷大城,國王身首異處。原皇家侍衛官,剛升任甘烹碧府府尹,封爵為披耶,尚未上任留京城禦敵的潮州人後裔鄭信,率領500士兵突圍,後到達羅勇城,并據之為基地,招兵買馬,後來終于擊退緬軍,并平定了各地的割據勢力,統一了國家。
作者在泰國大城王朝遺址。
随後,遷都湄南河西岸了的吞武裡,建立了泰國曆史上第三個統一王朝吞武裡王朝,當年12月28日,鄭信被擁立為國王,成為泰國曆史上笫41代君王。
鄭信即派使臣朝拜宗主國大清乾隆皇帝,被封為暹羅國王。經曆三年北征南讨,終于完成國家統一大業,定了現代泰國的基本版圖。後來,鄭信被尊為泰皇五大帝之首的“達信大帝”。
鄭信的生父鄭镛是廣東潮州府澄海縣華富村人,清朝雍正年間移民暹羅,居當時的暹京大城,娶泰族女洛央為妻,後出任征收劇場與賭坊稅小官。鄭镛英年早逝,幼小的鄭信被當朝财政大臣拍耶節悉收為義子,取泰名信。
鄭信七歲進入今葛沙瓦寺學院讀書,先學泰文、巴利文、中文然後再研習三藏佛典。
十三歲完成了全部課程,由義父拍耶節悉大臣為之舉行“剃頂髻”,表示已成年。21歲落發為僧,共計三夏,然後還俗。由義父扶持入宮廷服務,後升至禦前侍衛等職。
1782年,鄭信在位15年時,國内暴發了政治危機,鄭信所謂有“癫狂現象”無力理朝政,義子昭披耶卻克裡篡位自立為王,并遷都至湄南河東岸的曼谷,建立了第四個王朝曼谷王朝,是為一世國王拉瑪。同年佛曆4月6日,拉瑪趁機用檀香木弑義父鄭信,時年48歲。
作者在泰京曼谷大皇宮遊覽。
為紀念鄭信彪炳功績,在今吞武裡大羅鬥圈的廣場中心,聳立鄭信大帝的騎馬銅像。他在中、泰民族心中精神光照千秋,永垂青史 !
拉瑪一世在給乾隆皇帝進的“金葉表”中則自稱為鄭信王之嫡傳王子鄭華。因路遙難考證,乾隆便封他為暹羅國王。此後,曆代國王均是拉瑪一脈傳下,至今傳十世。并且,曆代國王中文姓氏均姓鄭。
在民族主義興起的時代,有一學說認為南诏、大理都是泰人先民所建,因蒙古人打擊而南遷,此說現已不為主流所承認。
主要是南诏為烏蠻(彜族)政權,南诏政權與老泰族群毫無關系,“南诏老泰民族國家說”失史實,不可取。
作者在緬甸克倫邦旅遊。
緬甸撣族并不承認緬官方對本民族的劃分名稱,他們仍與中國一樣,自稱傣族。
作者與緬甸少女。這位活潑秀美的少女,臉頰和前額上塗抹着自制的美容護膚黃香楝粉-特納卡。
作者在柬埔寨旅遊。背景是柬埔寨國旗上的标志-吳哥窟的五塔。
柬埔寨有20多個民族,其中高棉族占80%,此外有占族、普農族、老族、泰族、斯丁族等少數民族。
柬埔寨的泰族,主要聚居在柬西北部,大都使用泰語中的暹羅方言,與泰國中南部泰語極相似。
柬埔寨暹粒省民俗村村民載歌載舞歡迎遊客。
附注:部分視頻圖片選自網絡,文稿有的根據資料摘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