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2021年對于起亞而言注定是“艱難的一年”,在這一年裡,一邊是一蹶不振的銷量,連年虧損的收益;一邊又面臨與東風集團“散夥”的危機,這對于本就處于低迷期的起亞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20年的“聯姻”正式結束。
東風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當時由起亞株式會社、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江蘇悅達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組建。回想過去,東風起亞悅達也風光的時候,在巅峰時期,東風悅達起亞年銷量達到64.6萬輛,在中國乘用車企銷量排名中位列第11名。不過随着市場的變化,加上國産品牌迅速崛起,很快,東風起亞悅達在國内躺着掙錢的時代不複存在,當合資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紅利逐漸消退,東風起亞悅達也迅速失去存在感。
從2014年年銷量64.6萬輛到2021年的年銷量16.34萬輛,東風起亞經曆了大起大落,好像坐一趟過山車。銷量的下滑,也讓東風起亞悅達負債累累。根據财報數據顯示,2020年東風起亞悅達淨虧損47.5億元,到了2021年頹勢仍未有好轉迹象,僅前三季度就淨虧損26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在東風集團合資公司中,東風悅達起亞是唯一虧損的車企;面對年年的虧損,東風集團選擇退出也并不意外。
為什麼東風悅達起亞一直在走下坡路?
按理說東風起亞悅達是趕上了中國汽車發展的紅利時代,但為何缺逐漸走向市場“邊緣化”?其實一切都有迹可尋,東風悅達起亞屬于合資汽車公司中的二線品牌,但旗下的主銷産品定價基本上都在10萬元-20萬元區間,雖然早期靠着高性價比賺取了一波銷量,不過也正因為如此,“低端”成為了東風起亞悅達至今都無法擺脫的标簽。
同時在最好的發展時期,東風悅達起亞并沒有選擇轉型,向更高端市場拓展;旗下的主打車型也沒有及時選擇國産化,導緻産品競争力大不如前,尤其是在自主品牌迅速的崛起,東風起亞悅達更是韓流變成了“寒流”。
沒有了“東風”的起亞又該何去何從?
對于起亞而言,東風集團的推出并非全然是壞事,沒有東風這強有力的後盾,起亞必須自己振作起來,從很大程度上也給起亞了一個警示:如果再不跳出舒适圈做出改變,或許真就會被市場淘汰。
随着東風汽車的退出,起亞也将加速開啟自身的創新改革。為了應對數字化與電動化的全球大變革,起亞選擇變更公司名字,公司名稱去掉“汽車”二字,從傳統汽車制造商的定位轉型成為智能移動出行服務商。除此之外,起亞還發布了全新LOGO,加強品牌形象建設。
加強品牌建設是一方面,更重要的還要落腳在産品上。悅達起亞官方表示未來将進一步打造精品化産品,加速導入更具競争力的全球車型,逐步停産10萬元以下車型,而從目前起亞在售車型來看,10萬元以下車型包括了奕跑、煥馳、福瑞迪三款車型,不過這些産品市場表現平平,并沒有對起亞的總銷量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所以起亞選擇淘汰這些低端車型,既不會波動自己的市場份額,同時還更有利于K5。嘉華等中高端産品的發展。
如今中國汽車1.0燃油車時代即将過去,迎來的是2.0的智能電動汽車時代,所以,對于傳統車企而言,不僅要保留燃油車的技術,還要轉型汽車電動化,發力新能源領域。基于此,起亞計劃涉足新能源電動車銷售市場,擴展全新升級業務範圍。且從明年起,每年引入至少1款純電動車,,加速導入更具競争力的全球車型,通過産品競争力赢得消費者認可。
寫在最後:
不難看出,起亞近來的一系列戰略規劃和部署也表明了自己想要轉型的決心和魄力,也是起亞重回歸汽車主流賽道的關鍵前提,至于能否成功翻身,我們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