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簡言簡語
原文
須菩提。于意雲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大意
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可以用三十相觀如來嗎?須菩提說,可以,可以,可以用三十二相觀如來。佛說,須菩提,如果可以用三十二相觀如來,轉輪聖王就是如來了。須菩提對佛說,世尊,就我了解佛所說的要義,不應用三十二相觀如來。這時世尊就說了偈語。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延伸解讀
本品中有幾個地方,需要重點解釋一下:
一是觀。佛教用語,是指以智慧觀察特定對象,或通過觀察特定對象獲得智慧。漢語中的“觀”,是看的意思,與佛教中的“觀”不完全一樣,佛教中“觀”字的内涵與含義更深刻,不僅僅是對事物的認識或看法。
二是轉輪聖王。梵語,轉輪聖王又稱轉輪王、轉輪聖帝、輪王等,司掌人道。此王身具三十二相,即位時,由天感得輪寶,轉其輪寶,而降伏四方,故曰轉輪王。其輪寶有金、銀、銅、鐵四種。
三是轉輪聖王不是如來。有的人讀《金剛經》不仔細,看了本品之後,認為轉輪聖王就是如來。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本品恰恰說的是,轉輪聖王不是如來。
原文是“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但佛馬上就告訴弟子,“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也就是說轉輪聖王雖然也和佛一樣具有三十二相,但卻不是如來。
雖然轉輪聖王不是如來,但也非常了不起了,轉輪聖王的功德絕非常人可及,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出現一個,他與佛的區别在于沒有明心見性,距離佛隻差了那麼一點點,那就是般若智慧。
四是偈言。偈,梵文,意譯為“頌”。偈言,即佛經中的唱頌詞。《金剛經》中多次說到四句偈,很多法師也是各有各自的見解,并不統一,但在《金剛經》中原文中明确提到佛說偈言,并且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寫出來的卻隻有這一處。由此可見,本品中所說的偈言是絕對的四句偈,其他的,尚需進一步分析論證。
感悟
本品給我的啟發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做好自我定位。人生在世,每一個人都應該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麼?自己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一旦确定了目标,就要努力去實現。不管是想出世修行成佛,還是成為太平盛世中的“轉輪聖王”,首先目标要明确,然後再通過辛勤的努力去實現。哪怕普通如我們,不能成就一番偉業,但也要明白人生坐标在哪裡,如何去實現,隻有此,前行的道路才清晰,才不會在茫茫人海中迷失方向。
二是君子愛财,取之有道。佛是非常慈祥的,未說過嚴厲的話語,而在本品中卻非常嚴肅地吟誦出了一個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我每每讀至此,都不由會肅然起敬。佛有慧眼,不僅在當下“傳道、授業”,而且能夠穿透曆史歲月的迷霧來進行“解惑”,這是何其了不起的智慧?!
同時,我理解這也是佛在警醒世人,“君子愛财,取之有道”,不管世界如何變遷和發展,也不可以挖空心思、不擇手段,所有一切以佛之名行不義之事的行為,均是“人行邪道”,是不可能修成正果,擁有無上正等正覺的智慧。
佛在《金剛經》中說出的這個驚世駭俗的偈言,尤其是對“一切向錢看”的當今世界有着非同尋常的意義,它不但可以讓我們從中得到一些啟迪,而且可以擦亮我們的心靈和眼睛。
三是求佛不如求己。佛說,衆生皆是佛。可見,想要成佛,不用求人,隻需求己,因為自己本來就是具有佛的慧根,關鍵是看能不能明心見性。
佛又說,如果以音聲求我,就是人行邪道。可見,如果想成佛,也不用求佛,因為求也沒用,佛已經告訴我們了,所以求自己就好了。這并不是玩笑話,而是佛親口所說。我理解佛如此說的目的,就是想告訴芸芸衆生,想擁有般若智慧,是不能完全依靠外力和他人的,最關鍵的還是自己的努力。
其實,修行如此,其他的事情亦然。
于2020.1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