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晔旻
《靜夜思》,現代,戴敦邦,國畫
盡管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千多年,“詩仙”李白作于《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這一名句,仍舊引來無數文人墨客對揚州的向往。即使是李白本人,一生中也多次到過揚州,并以自己脍炙人口的詩歌見證了揚州城的黃金時代……
李白所到的唐代揚州,當然是一個值得“放浪風流”的地方。“市橋燈火連霄漢,水郭帆樯近半牛”,“夜市千燈照壁雲,高樓紅袖客紛紛”;“二十四橋明月夜”詩畫般描繪出當時月夜之下水郭的風貌。時人稱這裡是“江淮之間,廣陵大鎮,富甲天下”。
這當然有其原因。唐代交通發達,以長安為中心,構成了一個水陸交通網。水路以大運河為聯系南北的大動脈,沿河可利用主幹引水通運;長江是南方水運的大幹線,與運河相連,可以由長安通往南方各地。隋南北大運河的開鑿,使得“運河貫其中,蜀岡三峰環繞于西北”,水城揚州地位的重要性更加凸顯。隋朝短命而亡,揚州卻因河而興,在南北交通中起着樞紐作用。通濟渠是大運河的主幹,所有公私商旅都依靠通濟渠,向南從揚州由瓜洲入江,循江南運河經潤州(今江蘇鎮江)、常州、蘇州最終可至杭州;由儀征入江,溯江西上,直通洪州(南昌)、鄂州(武昌)。向北沿山陽渎則經楚州(今江蘇淮安)可達中原。陸路方面,揚州到江南的驿路,經過潤州、常州、蘇州,進而到達杭州、福州。長安到廣州的大道,也要通過揚州的驿路。這樣一來,揚州便成了南北水陸轉運的重要中心,南方各地運往中原的物品都必須在這裡集中,然後沿運河北上,這就形成了當地繁榮而又繁忙的熱鬧景象,所謂“廣陵當南北大沖,百貨所集”,成為一座商業大都會。
唐代馬球紋銅鏡,現藏揚州博物館
唐代雙獅方銅鏡,現藏揚州博物館
在絢麗多姿的城市生活中,唐代揚州最鮮明的特色,是其生活色彩的多樣性和國際性。域外的商人給揚州帶來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廣闊的城市生活畫卷:吃有山珍海味美酒佳肴,胡酒胡食亦搬上了普通人家的酒桌;有的店肆為了招攬顧客,也用胡姬服務。住有樓閣台宇,十裡珠簾。僅一廣陵藥商張公,其家就“門庭宏壯,傧從璀璨,狀若貴人”,可見其生活豪華。他一次平常的設宴款待朋友,便需雜伎女樂彈奏佐歡;若是想超度極樂世界,亦有各種宗教寺院,大明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座。
此寺位于現揚州市區西北郊,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間(457-464年)而得名。隋朝仁壽元年(601),皇帝楊堅為慶賀其生日,下诏于全國建塔30座供養佛骨,大明寺建“栖靈塔”,塔高九層,宏偉壯觀,被譽為“中國之尤峻特者”,是遊人必登之處。李白當然不曾錯過此處勝景,并留下了著名的《秋日登揚州西靈塔》。“寶塔淩蒼蒼,登攀覽四荒……”全詩氣勢磅礴,讀之使人如臨塔頂,有一種登高臨空昂首天外之感。可惜百年之後(843年),這座九層寶塔竟遭大火焚毀,實為憾事(今之“栖靈塔”為1996年春新建)。唯塔雖毀于一旦,而詩垂于千載,讀李白此詩,恍如置身其上,謂其不毀也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