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投票選舉時,投票表決常用“正”字記票數,并以此排出先後順序。這種“正”字計票法家喻戶曉,那麼為什麼會選擇“正”字,而不是其他字來計票呢?
中國漢字這麼多,卻獨獨選中了“正”字來計數,這恐怕和“正”字本身橫平豎直的字形結構有關。筆畫為五筆的漢字數量雖多, 如“它”“包”“出”“甲”“永”,但是要麼筆畫相連,要麼筆畫有折,很難準确判斷是一筆,還是兩筆。而“正”字的五筆卻是橫豎交替,非橫即豎。每一筆和上一筆都不一樣,且沒有折筆出現,沒有勾和撇,比較好寫,容易看出筆畫數量。
此外,中國傳統采用十進制來計數,而“五”是十的一半,方便計算。在計算機發明之前的算盤,也是逢五進半位的設計。“正”字筆畫數剛好為五,便于計算,且筆畫簡潔、橫平豎直、沒有相連的特點,符合計票的需要。
這種“正”字計票法襲用了清末時期上海戲院記賬先生記“水牌賬”的辦法。當時戲院看戲的人并不多,不需要憑門票進入,僅由戲院中的服務人員在戲院門口招呼看客并領看客入座。戲樓内放置一塊類似黑闆的“大水牌”,由專門擅長計數的記賬先生來記錄。服務人員每領滿五位入座,記賬先生便在大水牌上寫出“正”字,并标明其具體位置。如果湊不夠五人,就畫上一筆或幾筆,方便計數、收費。此後,随着看戲的人越來越多,戲院也越來越大,這種古老的“大水牌”計票方法被門票制取代。但“正”字計票法作為一種簡明易懂、便于公衆監督的計數方法卻一直流行了下來,且廣泛使用在選舉計票中。
此外,“正”字構成的詞組大都也是褒義詞,如純正、公正、正大光明、剛正不阿、清正廉明等,“正”字可以代表一身正氣、正義凜然等美好品德。在選舉投票計票時,用“正”字來記錄,不僅包含了人們對“正确”計數的希冀,也暗含了人們希望投票者和計票者品行正直、做事公正的心理。
◎本文摘自摘自《初中生應知的傳統文化常識》,圖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