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五大主糧從排序上講,依次為水稻、小麥、玉米、大豆、馬鈴薯(從種植面積和總産量排名,玉米可排第一位,此排序以口糧作物為準,所以,本文的主角是小麥和玉米),今天的話題是,小麥沒有水稻産量高,為啥身價低于水稻,難道就是因為水稻在主糧中排名第一(地位)所緻嗎?
決定水稻和小麥地位的3點分析
1、從種植面積及産量分析:我國小麥種植面積3.3億畝,總産量在1.3億噸左右,水稻種植面積4.5億畝,産量約2.1億噸,由此可見,水稻的第一排名,是沒有任何疑問的。
2、從消費量分析:畢竟我國是以吃大米為主的國家,特别是南方和北方,大米是人們每天必不可少的主食,以大米為原料的深加工食品也有很多,如消耗量較大的稻米油、米粉、粽子等,都直接促進了大米的需求量。
以面食為主的區域則以中原地區較為集中,小麥深加工産品和大米相比,相對就少了許多。
3、從性能特點上分析:水稻屬于種起來複雜,吃起來簡單的作物,從育苗到插秧,再到各種田管,以及最後的收獲,種植程序遠比小麥複雜,但這并不是水稻排名第一的主要原因,付出的多并不一定功勞就大,決定大米受衆高的主要因素,還是食用起來比較方便,成熟的水稻收獲後,隻需經過脫殼一個環節,即可直接食用,或蒸或煮,都是非常的方便。
小麥種植雖然相對簡單,基本上實現了機種機收,随着新品種和科學施肥理念的推廣,小麥産量已經逐步逼近水稻産量,但小麥食用起來和水稻相比,就複雜許多,收獲的小麥要進行粉碎,再用面粉加工各種面食,中間可能還要經過醒面、發酵、刀切等程序,最後才是或蒸或煮或煎。
所以,簡單的才是最受歡迎的,即便是面食傳統區域,如今大米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也間接證明了這個道理。
種植成本和種植環境決定身價種植成本對比:衆所周知,水稻為水田移栽作物,從育苗到移栽,再到收獲,大部分都需要人工來完成,雖然近些年插秧機和收割機正在逐步普及,但一些較小的水田,或者丘陵、山區水田,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内,水稻種植依然要以人工為主。
而小麥大部分都是在平原地區種植,有利于機種機收,在人工成本是農業最大成本的今天,種植成本的不同,自然也影響各自的身價。
種植環境對比:就全國範圍而言,水稻适合全國大部分區域種植,南方一年可種植兩季,部分地區可種植三季,北方大多種植一季,單季平均産量可達到1400斤左右,可以說,有水的地方都可以種植水稻,再加上一部分旱稻的種植,這個種植區域就非常大了。
而小麥種植則集中在黃淮海、華北及西北部分地區,但高産種植區域也僅限于河南大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山東大部和河北大部分區域,高産種植區平均畝産1200斤左右,總體種植區域和平均畝産量都小于水稻。
水稻可以在中原地帶旱田種植,隻要能确保土壤濕度,但小麥種植很難超過淮河以南,即便是淮河兩岸種植,也存在病害多、産量低的現實狀況,而西北地區的春小麥雖然也有一定面積,但産量總體不高。
小麥身價飙升,水稻“頭把交椅”岌岌可危?
從以上分析不難看出,水稻的地位貌似無法撼動,但從2020年開始,小麥的身價已經悄然追上稻米價格,時至今日,已經實現彎道超車,昂首闊步走在了水稻的前頭,這是比較令人驚訝的一步。
如今的小麥價格(農戶家門口售價)每斤為1.25-1.3元之間,而普通稻米價格每斤隻有1.2元左右,小麥價格上漲,難道說小麥已經超越大米,躍居主糧(口糧)第一了?稻米價格不升反降,難道頭把交椅的地位已經岌岌可危,即将被小麥代替了?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小麥價格上漲,受玉米上漲因素影響較大,一部分飼料企業,見玉米價格悍然超越小麥價格,為降低成本,紛紛用小麥替代玉米制作飼料,這讓小麥需求量大增,出現市場拉動行情的結果(應該屬于短期市場行為)并不奇怪。
拿當前市場價格就判定小麥超越水稻躍居主糧首位并不科學,水稻的首糧地位短時間内依然無法撼動,但奇怪的是,稻谷行情出現下降,又是為了哪般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