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重慶日報網
南岸區融僑公園,孩子們在吃重慶小面。(本報資料圖片,攝于2019年9月29日) 記者 崔力 攝/視覺重慶
6月10日,在兩江新區蔡家,石山軍(中)的小面館每天都有不錯的營收,正打算找其它地方開第二家小面店。 記者 羅斌 攝/視覺重慶
最近1個月,成都、天津、北京等城市的近10名創業者,相繼慕名來渝與“舌尖上的嘿小面”創始人謝濤談合作。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希望加盟“舌尖上的嘿小面”,在自己所在城市開重慶小面店。
即使在疫情防控成為常态的形勢下,“舌尖上的嘿小面”也保持着穩步擴張的勢頭。老闆謝濤的主戰場,也從店鋪轉移到了談判桌上。
“今年前5個月,我們已經在重慶、四川達州和迪拜等國内外城市新開了5家店。”謝濤透露,截至目前,“舌尖上的嘿小面”已在國内外10多個城市開店200多家。
作為重慶的地方小吃,重慶小面因為麻辣鮮香、口味濃厚,近10年來火爆大江南北。在2017年舉行的第27屆中國廚師節上,重慶更是拿到了中國烹饪協會授予的“中國小面之都”金字招牌。
紅火的重慶小面,已逐漸形成一個龐大的富民産業。據重慶市小面協會估算,目前全國共計有超過38萬家重慶小面店,它們遍布各個省份、各大城市,創造的年産值逾千億元。
連鎖加盟開路,重慶小面國内外遍地開花
重慶小面如此之火?小面企業以不同形式探索發展連鎖加盟店是重要推手。
狹小的店堂,幾張簡易的桌凳,簡陋的裝修,有的店鋪甚至連桌子都沒有一張,隻在店外擺兩排高矮不一的塑料凳當作桌凳……曾經,重慶小面店留給外地人的普遍印象,一直就是就餐環境差、檔次低的街邊攤而已。
但如今完全不同。以位于兩江新區蔡家的“舌尖上的嘿小面”店為例,其以透明的廚房、寬敞的店堂,不同燈光刻意營造出的陰影區和明亮區,小面文化牆等,完全颠覆了人們對重慶小面店的既有認知。
為何把小面館做得如此“高大上”?
“街邊攤無法塑造重慶小面的品牌形象。”謝濤解釋,重慶小面要想真正走出去打響名聲,就需要創新升級經營模式,告别街邊攤,樹立新形象,增加品牌吸引力和品牌傳播效應。
早在2013年,“舌尖上的嘿小面”就在南坪百盛購物中心開了第一家具有休閑、時尚風格的店,成為重慶第一個把店開進購物中心的小面品牌。這家店開業後,生意很不錯,每天進店消費的客人超過400人。
嘗到甜頭後,“舌尖上的嘿小面”又打造了一套易于複制的連鎖加盟模式——向加盟商輸出品牌、管理模式、經營理念、商業模式及标準化的技術體系,并統一店鋪裝修風格。創業者無需學小面制作技術、無需懂經營,即可在公司指導下實現輕松開店。
第一家店的成功、易于創業的連鎖加盟模式,逐漸吸引了市内外甚至國外的有意者前來加盟。到2019年,“舌尖上的嘿小面”已在重慶、成都、貴陽、北京、上海和加拿大多倫多、澳大利亞悉尼等10多個國内外城市開設門店共計約200家。其中,國外門店有10餘家。
不僅如此,從2020年起,謝濤還複制“舌尖上的嘿小面”的成功經驗,打造了一個重慶小面連鎖新品牌——“佬幹溜”。到目前為止,該品牌已在重慶開了10家連鎖店。今年之内,其目标是連鎖店數量達到50家。
發展勢頭同樣迅猛的,還有秦雲老太婆攤攤面。
1994年,秦雲在原建設廠家屬區一個棚子裡擺上幾張桌子,開始創業賣面。2010年時,他成立重慶攤攤面餐飲文化有限公司,以“秦雲老太婆攤攤面”這個品牌發展加盟,拓展小面市場。
彼時,餐飲加盟已非常火爆。但做加盟業務的餐飲企業,普遍隻授權加盟商使用品牌而不傳授制作美食的核心技術。秦雲不走尋常路,率先在業内創新采用師傅帶徒弟的加盟模式——既授權加盟商使用品牌,又向加盟商傳授制作小面的核心技術。加盟商學到技術開店後,攤攤面公司還要對其提供技術、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指導。
10餘年來,“秦雲老太婆攤攤面”依靠這種模式,在全國各地拓展市場,發展了上千家加盟店,成為連鎖店數量最多的重慶小面品牌。
“近年來,受益于不少小面企業的連鎖加盟模式,重慶小面在全國各地實現了快速擴張,形成了一個大産業。”重慶市小面協會會長張壽江介紹,截至目前,全國各地共有逾38萬家重慶小面店。其中,重慶市内8.4萬家,每天共計賣出約1260萬碗面,年營業總額達到400億元。
投資少經營模式簡單,開小面館是創業的好路子
這個龐大産業中,主角除了搞連鎖加盟的小面企業,還有很多創業者。他們既是重慶小面形成龐大産業的“功臣”,也是重慶小面産業快速發展的受益者。
來自武隆區仙女山鎮的“80後”蘇秀蘭就是其中之一。早在10多年前,蘇秀蘭就抓住武隆大力發展旅遊的商機,開始在老家仙女山鎮做餐飲生意。10多年來,她先後開過中餐店和農家樂,但一直沒掙到什麼錢。有一年,甚至還虧了好幾萬元。
去年4月,蘇秀蘭打算另謀出路。經過市場調查,她決定開面館,并加盟“佬幹溜”。1個月後,她投資不到20萬元,在兩江新區蔡家開了一家小面店。
從開業第一天起,這家面積不到50平方米的小面店,就不斷給她帶來驚喜:每天早中晚三餐,顧客絡繹不絕。一天下來,最差都能賣300多碗面,遇上節假日,一天甚至能賣上500碗,每月營業收入超過15萬元。
“重慶人喜歡吃面,以加盟方式開小面店,投資少又能掙錢,并且經營模式簡單。”蘇秀蘭說,“這是非常适合我們普通人創業的一條路,最近,我又在蔡家找門面,準備開第二家小面店”。
來自重慶市小面協會的數據顯示,重慶市内的8.4萬家小面店中,60%以上是本市農村居民和大學生創業開的店,單店年純收入普遍超過15萬元。個别生意特别好的小面店,年純收入甚至達到上百萬元。
數量龐大的重慶小面店,也讓衆多人解決了就業問題。
據調查,單家小面店根據生意狀況,招聘員工的數量一般在1-5人之間。按平均每家小面店招聘2人來算,全市8.4萬家重慶小面店解決了16萬多人的就業問題,這些人中6成以上是農村居民。再按每人每月工資4000元來測算,重慶小面店每月可幫助這16萬多人增收超過6.4億元。
以“舌尖上的嘿小面”和“佬幹溜”為例,由于生意普遍很好,兩個品牌的200多家門店共計有近1000名打工者,單店招聘員工數量普遍為4到5人。
其中,在蘇秀蘭開的“佬幹溜”小面店,請了4名員工,均來自農村。目前,加上蘇秀蘭,5個人的店還有些忙不過來,以至于挑面這活兒還是她親自幹。“過幾天,我還想招一名挑面師傅。”她告訴記者。
65歲的陳明惠是蘇秀蘭小面店的新員工,來自梁平區聚奎鎮,過去幾十年一直靠務農為生。對于這份“不需技術、對學曆又無要求”的工作,她相當滿意,覺得最适合像她這樣沒技術、沒文憑的農村人。
“以前在老家種地,每年隻能掙兩三萬元。而現在,1個月就能掙4000元,一年下來就有差不多5萬元。”陳明惠一邊擦桌子一邊告訴重慶日報記者,“我與在蔡家買了房的女兒住在一起,出來打工不需租房,這些錢都是淨賺的。”
每賣1億元小面,可為相關産業創産值4000萬元
除了帶動創業、解決就業,重慶小面還有明顯的産業帶動效應。
重慶小面涵蓋麻辣小面和各種有臊子的面食,其一大特點,就是味型非常豐富,所需原材料非常多。
佐料是重慶小面的魂。一碗重慶小面,一般需要油辣子、花椒面、姜蒜水、蔥花、榨菜等10多種調味料。開一家重慶小面店,僅僅與這些調味料相對應的原材料,每月就要采購不少。
以重慶渝都小面集團旗下的小面連鎖品牌——渝味悠面為例,其位于觀音橋朗晴廣場的一家加盟店,從4月中旬開業至5月中旬,1個月時間裡就用了花椒約30斤、辣椒50餘斤。
這還算比較少的。重慶渝都小面集團總經理吳隽透露,目前該集團已在重慶中心城區發展了10家渝味悠面小面店,每一個月,集團要向10家店配送約900斤辣椒、450斤左右的花椒。平均下來,每家店每天大約要用3斤辣椒、1.5斤花椒。
重慶勝宏農産品(集團)有限公司做了20多年的幹辣椒批發生意,主要客戶為小面店、火鍋店等餐飲企業。其創始人陶思勇注意到,最近兩三年來,該公司批發給重慶小面店的幹辣椒量,每年在以5%-10%的幅度增長。到今年,每月的量已達到5萬斤左右,銷售額約90萬元——換言之,該公司僅僅批發幹辣椒給重慶小面店,年銷售收入就有上千萬元。
做了30多年花椒批發生意的重慶曾花椒商貿有限公司創始人曾維樹,客戶中也有不少來自重慶小面行業,其中小面連鎖企業的采購量還比較大。他透露,每個月公司僅批發給重慶小面行業客戶的幹花椒就有1萬斤左右,價格低的為每斤四五十元,高的為每斤八九十元。按照均價70元計算,每月銷售額有70萬元左右。一年下來,就有800多萬元。
據業内測算,每賣出1億元的重慶小面,就需要花椒約50噸、辣椒約200噸。以目前的市場批發價來計算,花椒、辣椒成本均在700萬元左右。
“如果再算上姜、蔥、蒜、面條、小菜及藠頭等,這1億元中,原材料成本占比至少在40%以上。”重慶市小面協會秘書長鄒徐說,每賣出1億元重慶小面,可幫助種植、養殖等相關産業創造産值4000萬元以上。這就意味着,每年可賣400億元的重慶小面,至少能夠幫助種植、養殖等相關産業創造産值約160億元。
本文來自【重慶日報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及傳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