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縣隸屬于山西省長治市,位于山西省長治市北部。總面積1297平方公裡,總人口17萬。成功創建了長治首個"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産品質量安全示範區",獲得全國"創新環衛城鄉一體化銀獎";省級文明縣城、連續七年被評為省級平安縣。
一、曆史沿革
1、春秋晉銅鞮邑,為晉大夫羊舌氏食邑。即此。秦為銅鞮縣,治今沁縣南,屬上黨郡。北魏屬鄉郡。
2、隋開皇十六年(596年)改屬沁州;大業初屬上黨郡。唐武德元年(618年)複屬沁州,故治在今縣南古城村,後移今縣西南故縣鎮,屬韓州;貞觀十七年(643年)改屬潞州。
3、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建威勝軍,并移縣治焉,即今縣城。金天會六年(1128年)升威勝軍為沁州,屬河東南路。元複為沁州,屬冀甯路。明洪武初廢銅鞮縣入沁州,屬山西省。清因之。
4、1912年設沁縣。1914年屬冀甯道,1927年直屬山西省。1940年析置沁縣、沁東縣。1946年廢沁東縣并為沁縣。1949年屬長治專區。1958年襄垣、沁源、沁縣三縣并稱沁縣。1960年恢複原建制,屬晉東南地區。1985年屬長治市。
二、地名來曆
《元和郡縣志》卷13稱:“因州東沁水為名。”
三、風景名勝
1、聖天寺。聖天寺在山西沁縣城東30公裡東郎村北側。始建于晉,宋、元、明、清各代有修葺。前後兩進院落。有山門、中殿、後大殿、東西配殿、左右廊庑等。
2、大雲禅院。在沁縣城西13千米的郭村鎮郭村村中。四周民舍毗鄰,林木掩映。寺院坐北向南,共有兩進院落,中軸線上依次有山門、前殿、後殿,兩側有朵殿、配殿、廊房等建築。現僅存前殿、後殿等主體建築。
3、普照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沁縣城西8公裡的郭村鎮開村村東。寺院依山傍水,林木掩陰,視野廣闊,景色優美。寺坐北向南,原為西進院落。中軸線上原有天王殿(南殿)、大佛殿(中殿)、觀音殿(後殿),兩側配殿、廂房、節義堂等建築。并有方形千佛碑一通、大石佛像等石刻造像多尊。現僅存大佛殿(中殿)及部分石刻造像。
4、千泉湖濕地公園。坐落在素有“冀州門戶、潞澤咽喉”之稱的沁縣縣城以西,北起漳河源頭,南望官卧山,東鄰涅水河,西源皇後泉,内有8座小型水庫,是山西省和黃土高原丘陵區水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