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230課,隻講《說文解字》“辵”部的一個漢字,《說文解字》中的字形如圖:
(徒的古漢字寫法)
這個字經過隸變已發展為“徒”,因此,今天的課程隻有一個漢字,就是“徒”。
《說文解字》沒有收錄“徒”字,歸在“辵”部的<辶 土>,其實就是“徒”的古字,而另外的字形<辵 土>,是<辶 土>的本字。
<辶 土>,讀tú。同“徒”。《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步行也。從辵,土聲。”形聲字,本義是步行。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隸變作徒。”《玉篇·辵部》:“今作徒。”邵瑛的《群經正字》:“今以彡為偏旁彳,以止合土為走,作徒。”這實際上是解說的隸變的過程。
(步行)
徒。本義是步行。《易·贲》:“舍車而徒。”虞翻注稱:“徒,步行也。”不坐車而步行。三國魏王粲《從軍詩》:“徒行兼乘還。”劉良注稱:“徒,步;乘,騎也。”即步行出征騎馬歸。
本義之外,徒還有其他很多用法,如:
(1)步兵;兵卒。比如《詩經·魯頌·閟宮》:“公徒三萬。”即魯公步卒三萬衆。又比如《左傳·隐公九年》:“彼徒我車,懼其侵轶我也。”杜預注稱:“徒,步兵也。”他們是步兵,我們用戰車,我很擔心他們從後邊突然繞到我軍之前襲擊我們。
(秦皇陵裡的步兵俑)
(2)跟從的人。《左傳·昭公四年》:“旦而皆召其徒,無之。”杜預注稱:“徒,從者。” 早晨召見手下有從人,沒有像夢中見到的人。
(3)徒黨;同一類或同一派别的人。《廣韻·模韻》:“徒,黨也。”《字彙·彳部》:“徒,徒黨。”《左傳·襄公三十年》:“豈為我徒。”杜預注稱:“徒,黨也,言不以驷、良為黨。”(子産說):他們難道是我的同夥?(不願跟驷氏等為同黨)。
(4)門人;弟子。《論語·微子》:“是魯孔丘之徒與?”是魯國孔丘的門徒嗎?又比如《孟子·滕文公上》:“其徒數十人皆衣褐,捆履,織席以為食。”他的門徒有幾十個,都穿着粗麻編織的衣服,以打草鞋,織座席謀生。
(孔子與門徒像)
(5)役使。《廣雅·釋诂一》:“徒,使也。”未見典籍有例。
(6)服徭役、勞役的人或者犯人。《廣韻·模韻》:“徒,隸也。”比如《荀子·王霸》:“人徒有數。”楊倞注稱:“人徒,謂胥徒徭役者也。”即役使的奴隸有一定的編制。也泛指奴仆。比如唐代白行簡《李娃傳》:“時望甚崇,家徒甚殷。”即用奴仆意。
(秦時的徭役)
(7)徒刑,古代刑法名。即拘禁使服勞役。《新唐書·刑法志》:“用刑有五……三曰徒。徒者,奴也;蓋奴辱之。”現代法律,也用“徒刑”這個詞。徒刑是指剝奪犯罪人的人身自由,監禁于一定的場所并強制勞動的刑罰方法,是自由刑的一種。
(8)人(多為貶義)。比如《鹽鐵論·大論》:“山東關内暴徒,保人阻險。”中的暴徒,再比如《史記·郦生陸賈列傳》:“郦生瞋目案劍叱使者曰:‘走!複入言沛公,吾高陽酒徒也,非儒人也。’”現代漢語裡我們還說:“好色之徒”、“酒色之徒”、“亡命之徒”、“賭徒”等詞裡面的“徒”,都是這個用法。
(豐子恺畫:可歎無知己,高陽一酒徒)
(9)衆。《玉篇·彳部》:“徒,衆也。比如《漢書·東方朔傳》:“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顔師古注稱:“徒,衆也。”水如果太清了,魚就沒法生存。人如果太過清明,就不會形成人群(衆)。很多成語詞典解釋是人如果太清楚了,就沒有了夥伴,把徒字解成了“黨徒”之義,這是不符合本義的。
(10)獨。《華嚴經音義》卷三劉熙曰:“徒,猶獨也。”《史記·刺客列傳》:“而嚴仲子奉百金為親壽,我雖不受,然是者徒深知聶政也。”即用此義。然而嚴仲子獻上百金為老母祝壽,我雖然沒有接受,可是這件事說明獨有他是了解我(聶政)的。
(聶政刺俠累)
(11)裸露。《廣雅·釋诂四》:“徒,袒也。”《淮南子·齊俗》:“雖之夷狄徒倮之國。”高誘注稱:“徒倮,不衣也。”《史記·張儀列傳》:“秦人捐甲徒裼以趨敵”。用法一樣。
(12)空。《廣韻·模韻》:“徒,空也。”《論語·陽貨》:“夫召我者,而豈徒哉?”邢昺疏稱:“徒,空也。”召請我的人難道會沒有打算嗎?
(13)用作副詞。用法有三:其一,表示範圍,相當于“隻”、“僅僅”。其二,白白地。其三,表示轉折,相當于“乃”、“卻”。
(14)通“塗(途)”。道路。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豫部》:“徒,假借為塗。”
此外,徒還用作姓氏。《篇海類編·人事類·彳部》有載。
徒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徒字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230,部分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