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習權接受華聲在線采訪。
華聲在線6月20日訊(記者 康蒙 劉濤)6月20日,乾州古城巫傩堂内,一錘鼓聲落定,敲醒了這座4200餘年的湘西城樓,随即,密密麻麻的鼓聲、鑼聲陸續響起,身着民族服飾的男男女女手握鼓槌,擡手落鼓,敲開了《巫傩湘西》非遺展演的序幕。
《巫傩湘西》非遺展演分為《天境》《地生》《和緣》三個篇章,通過民間舞蹈、苗族鼓舞、傳統傩戲、非遺絕技等表演形式,展示了湘西兒女從盤古開天到民族融合所經曆的奇聞奇事。
《巫傩湘西》非遺展演。
舞台一側,主持人向習權扣好上衣的最後一個紐扣,将衣角不平整的地方用力扯了扯,确認好儀表後緩緩走上舞台。手中的台本已微微泛黃,這是他第114次站在巫傩堂,向遠方客人解說湘西的非遺故事。
自今年5月8日起,向習權負責每天三場《巫傩湘西》非遺展演的主持工作,除去輪休日,共38天。這是向習權回到家鄉吉首工作的天數,但并不是他首度推廣非遺展演。
時針撥回2015年9月,重慶武隆區天坑寨子,那裡傳來了鑼鼓聲和方言歌唱聲,這正是向習權所帶領的湘西非遺展演隊。“當時是乾州古城協調我們去重慶進行固定演出,算是和重慶苗族、土家族的一種文化交流。”而這一演出,就演了整整四年,直到今年5月,向習權才重新回到家鄉。
6月17日,2019吉首鼓文化節前一天,分會場乾州古城巫傩堂内,350個位子座無虛席,臨時在舞台下方擺上凳子“加座”。 “在重慶的那幾年,每年都能在朋友圈刷到‘鼓文化節’,今年我也能站在家鄉的土地,以主待客,為家鄉演出。” 向習權感慨。
“座無虛席我很感動,而台下隻有一個觀衆,我也願意堅守。”這話并非随便說說,向習權在5月就經曆這麼一場演出,台下觀衆僅一人。“遊客既然進了巫傩堂,就是對湘西的非遺文化感興趣,我們不能讓他失望。”
在傳播湘西非遺文化的舞台上,除了向習權,還有不少共同堅守的“戰友”。向習權說,他們團隊年紀最小的表演者剛滿18歲,年齡最大的表演者已61歲。其中,不乏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絕技的傳承者。
“其實不管是傳承人還是普通的湘西人,我們都沒過多的奢望,觀衆看完演出能豎起大拇指時,我們就知足了。”當記者問到,還會從事這一行多久時,向習權脫口而出:“肯定是一輩子啊!”說罷,擺了擺手,“我就沒想過走其它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