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衡利弊之後再做事? 前幾天,一位企業做的很大的企業家朋友,突然找我吐槽,說自己真的傷心了我說,你這種身經百戰、閱人無數的老油條、老狐狸,怎麼還能被人傷了心呢?,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權衡利弊之後再做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權衡利弊之後再做事
前幾天,一位企業做的很大的企業家朋友,突然找我吐槽,說自己真的傷心了。我說,你這種身經百戰、閱人無數的老油條、老狐狸,怎麼還能被人傷了心呢?
他說,就是因為被“人”傷了心。
他是前不久剛處理完這件事,心灰意冷,身心俱疲。
事情是這樣的,和他一起創業的合作夥伴,左膀右臂,能給的利益都給了,而且是絕對信任,從來不過問他管的具體業務,我這位朋友還算比較清醒,嚴格執行規則,該走的流程必須走,該審計的也都會審計。這個人賬面上做的也都很合規,但是呢,他仗着是創業元老,又深得老闆信任,打擊異己、拉幫結派、扶持自己的勢力,最後差點把我這位朋友趕出自己的公司,他才幡然醒悟。
其實,今天想分享的内容,我寫了很長時間,在《管子》的課程也在講,但是很猶豫發不發在公衆号上。原因是這部分内容,容易引發一些朋友的誤會,因為這一段内容過于真實和赤裸裸。
是我這位朋友的遭遇,讓我決定把這一部分内容發出來。
這一段最後的幾句:故法而守常,尊禮而變俗,上信而賤文,好緣而好駔,此謂成國之法也。
意思就是,要有成法、常法,就是要保持法律的穩定性,不能老是變來變去。提倡、尊崇禮儀,但是對于一些不好的風俗進行變革,因為有時候風俗的變化,還不至于觸犯法律,但是任其發展下去,很可能最終不可收拾,所以要防患于未然,在法律之外,風俗的範圍内,發現苗頭就要積極的去用處理掉。作為君主和最高領導者最為重要的是建立起大家對你的信任,對于承諾必須踐行,而不要注重文飾,這裡的文飾,如果換成肆意吹捧、唱贊歌,估計大家更好理解一些。因為文飾之風很容易迅速轉變成掩過飾非,馬屁成風,歌功頌德這些不好的風氣。強調順從摒棄粗暴,這裡的粗暴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做事情簡單粗暴,對人無禮,欺淩下屬的人。很多人很容易錯誤的理解這裡的順從,感覺這裡的意思是順從君主的意志,我想,如果是放到現在,把這個理解成順從規則,更合适,也更有意義。
《管子·侈靡》
為國者,反民性,然後可以與民戚,民欲佚,而教以勞。民欲生,而教以死。勞教定而國富,死教定而威行。聖人者,陰陽理,故平外而險中;故信其情者傷其神,美其質者傷其文,化之美者應其名,變其美者應其時,不能兆其端者菑及之。故緣地之利,承從天之指,辱舉其死,開國閉辱,知其緣地之利者,所以參天地之吉綱也;承從天之指者,動必明。辱舉其死者,與其失人同公事,則道必行。開其國門者,玩之以善言。柰其斝辱,知神次者,操犧牲與其珪璧,以執其斝。家小害,以小勝大。員其中,辰其外。而複畏強,長其虛,而物正以視其中情。
這一段原文比較長,中間涉及到一些祭祀和論述的邏輯過程,我們隻講其中重要的兩點。
我們前邊講過很多次,管子的思想就是滿足民之四欲,滿足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那按照規則,設定好獎勵的措施,給他們提供好的條件,使用利益去誘導、刺激不就行了嗎?怎麼這裡說要反民性呢?這其實是管理的另外一個方面,也就是我們上邊說的,要管理與教化同步進行,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要規則制度與企業文化相輔相成。反民性,就是要違反百姓的習性進行教化,然後才能與百姓親近。百姓追求安樂,就要教育他們勤勞,百姓貪生怕死,就要教育他們勇于獻身。勤勞的教育能夠深入人心,國家便可以富強;獻身的教育深入人心,國威便可以發揚。這裡用陰陽比較容易解釋清楚。追求安樂是陰,勤勞緻富是陽,貪生怕死是陰,勇于獻身是陽。孤陰不生,孤陽不長。
其實,這裡我們可以體會一下管子的方法論,很多時候,我們把陰陽給神秘化了。陰陽說白了就是一件事情的一體兩面,也可以理解為辯證法,雖然這和辯證法還是有一定的差别,凡事有利必有弊,有弊也必有利。分清利弊不是目的,化弊為利,轉禍為福才是目的。用利的時候也要看到弊,利用過了頭也會變成弊。這也就是後邊說的:聖人者,陰陽理,故平外而險中。另外,陰陽的平衡是動态的,不是靜态的。這裡陰陽的動态平衡有兩個層面,一個是陰陽消長,是相對的變化,第二個層面,陰陽的一體本身也會有動态的變化。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如果這個陰陽一體的值是100,這時候陽是60,陰是40,而下一個狀态,這個陰陽一體是200,這中間陰消陽長,陽變成了150,陰變成了50.陰消陽長本身也随着這個一體的變化出現變化,如果把陽理解成利,把陰理解成弊,也就會出現陽長陰消,而陰的絕對值也在同時變大的情況。這就是弊産生的絕對隐患也會逐步擴大。
我們再來看這一段裡的另外一個重點:員其中,辰其外。而複畏強,長其虛,而物正以視其中情。
意思就是說:心志要圓融,而行動要方正,這裡的這個志是志氣的志。用另外一個詞更好理解,就是心圓智方,這個智是智慧的智。為什麼心志要圓融圓呢?如果心志是方的,人在面對挫折,面對不确定性,面對突然的變化的時候,就很容易一條道走到黑,而不能去分析事情的真相,不能夠真正的分清利弊得失,就更可能做出正确的決策,而行為要方正,就是說我們做事要有理有法,而不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因為就長期來講,不擇手段的風險更大。在此基礎上呢,能夠威懾強悍,崇尚謙虛,這樣,臣民才會歸于正道,并自然的流露他們的内心。這裡的威懾強悍,是通過規則、懲罰的措施,而崇尚謙虛就是要通過教化。
管子的所有政策和制度的制定有一條非常清晰的邏輯主線:
管子所有政策的基點都是人性,是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在分析人性的基礎上分析利益,在分析利益的基礎上制定政策,但是目的都是一個,就是富國強兵,就是國富民強。
我想,這對于我們現代企業的管理,應該會非常有啟發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