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号: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有些茶掌櫃說,老白茶就應該是紅色,褐色,咖啡色。
問他為什麼?
答案是:我見過的所有老白茶,都是咖啡色的。
囧。
原來您看到的老白茶,全是做舊的。
又有茶掌櫃自以為自己掌握了科學依據,來辯說,新白茶是綠色的,茶陳老了就變成咖色褐色了,這是自然規律。
這次變聰明了,用“自然規律”來當武器了。
其實,眼為實也好,自然規律也罷,總之,都不是可以以正視聽的理論依據。
可以成為實證的,是論文。
是發表在茶學專著上的理論性文章。
有哪篇論文提到了白茶正常陳化後,顔色會變黃變咖變褐麼?
沒有。
隻有一篇,說紅茶陳化後會生成大量茶紅素和茶褐素——可見,說老白茶是咖色的掌櫃,您家存的不是老白茶,是紅茶吧?
《2》
新白茶是綠白茶,或者是以綠色為主的五彩色的。
那它們老了之後,會是什麼顔色呢?
關于這一點,從2016年開始存小陳家白茶的茶友們,應該最有發言權。
當年大家收到的是綠白二色的春白茶,以及以綠色為主的五彩色秋白茶。
五六年過去了,隻要是認真按我教的方法密封閉光保存的,沒有頻繁開箱取出來喝的,現在打開它,一定是跟從前的顔色,差不了太多。
從前是綠白色系,現在仍然是綠白色系。
從前是以綠色為主的五彩色系,現在也仍然是同樣的色系,不會變成咖褐色系。
不過,這隻是我們家茶友的觀感,當年那些原本就買到品質不高的白茶的茶友,可就不這麼認為了——畢竟他們沒這麼幸運,他們當年買到的就是咖色系褐色系的白茶,陳化多年後,也不會變綠,仍是咖褐。
但是,這些,都隻是我們實戰派的經驗總結罷了。
是我們實驗得出來的結論。
杠精們是不認可的,做舊老白茶派的茶掌櫃們也是不認可的。
所以,還是要拿出論文來。
用理論依據,來撕下做舊老白茶最後一塊遮羞布。
《3》
今天翻到了一篇文章。
發表于《中國茶葉》這本雜志,原标題:茶葉貯藏過程中主要化學成分變化規律。
裡面有一段話,摘錄于下:
茶黃素、茶黃素-3-3‘-沒食子酸酯等在紅茶的貯藏過程中顯著下降,可能是進一步發生了氧化聚合反應,生成了茶紅素、茶褐素。
對于58份白茶中茶黃素進行調查,結果表明茶黃素、茶黃素-3-3‘-沒食子酸酯、TF-3/-G和TF-DG的含量在貯藏過程中逐漸降低。
這段話大意說的是,茶黃素等黃色素在茶葉的陳化過程中,會減少。
具體到紅茶,茶黃素會變成茶紅素和茶褐素,也就是說茶葉會變得更加呈咖啡色。
而具體到白茶,茶黃素卻不會變色,隻會減少。
也就是說,紅茶陳化久了,會更呈現出咖褐色的色澤;而白茶變老了,卻不會變黃。
所以,那些認為白茶陳化久了會變成咖啡色的茶友,你手裡的“老白茶”,應該是類似“紅茶”的茶吧——也就是過度發酵的白茶——渥堆的産物。
《4》
那麼,新問題來了。
老白茶陳化後如果不會變黃,會變成什麼顔色呢?
這篇文章的下一段正好做了詳細的解釋:
在茶葉長期貯藏過程中,葉綠素在外界條件影響下易發生置換、脫鎂分解反應,使翠綠色的葉綠素轉變成褐色的脫鎂葉綠素,并生成葉綠素酸酯等與品質呈負相關的物質。
當葉綠素轉化率達70%時,将會顯著降低茶葉的品質。
這段話提到了一個觀點,就是,葉綠素在茶葉陳化的過程中,是很容易減少的。
而如果要讓葉綠素明顯減少,需要什麼條件呢?
需要的是外界條件的影響。
比如光照,比如溫度。
頻繁開箱、透氣等行為,都會讓茶葉暴露在大量的強光之下,不久,就不綠了。
而葉綠素減少,對白茶而言,會産生什麼壞結果?
首先會生成葉綠素酸酯等影響茶葉品質的物質。
其次,如果葉綠素大量減少,甚至減少了原來的三分之二的時候,茶葉的品質将會大大降低。鮮爽度降低,口感滋味都降低。
從一個有風骨的人,變成了一個庸才。
憾甚。
《5》
從這篇發表在茶葉專業期刊上的作品,我們至少可以得出下列四個結論:
1,白茶在陳化過程中,并不會變黃,因為茶黃素會減少,而并不是增加。
2,葉綠素極容易減少,故而如果儲存不當,老白茶當中的葉綠素就會大量降低,并且不再呈現綠色。
3,當老白茶當中的葉綠素大大降低,茶葉的品質也會大大降低,甚至還會生成一些不好的物質。
4,當老白茶徹底不再有綠色之後,鮮爽的風味就不見了。
嗯,村姑陳言心于此。
還執著于老白茶陳化後會變成咖啡色、褐色的茶友和茶掌櫃,請認真閱讀這篇專著。
村姑陳的實戰經驗大家可以不信,但茶學專家的研究結果,不得不信吧。
一意孤行,傷了自己的錢包,也必将傷害自己的身體。
慎之。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