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明星不用微信的原因
明星不用微信的原因
更新时间:2024-12-29 10:22:21

明星不用微信的原因(不用微信的人)1

《人物》和幾位不用微信的人聊了聊,收集了他們的故事,或許并不全面,但是他們逃離微信的理由,以及如何生活的故事,或許能給你帶來一點小的啟發。我們的目的,是希望在這種個人難以相敵的系統中,你能有機會,找到讓自己愉快的表達自由。

文|湯湯

編輯|金匝

今年初,微信創始人張小龍披露了一組關于微信使用的數據——每天有10.9億用戶打開微信,有7.8億用戶進入朋友圈,1.2億用戶發布朋友圈。每天,有6.7億張照片、1億條短視頻被上傳到朋友圈。點開這個綠色的APP,可以在裡面完成社交、娛樂、消費等一系列日常行為。這個崛起于2011年的社交軟件,已經統治了我們絕大部分人的日常。

《人物》編輯部由此提出一個問題:那些不用微信的人,是如何度過他們的每一天呢?

一個女生在微博上分享了她不用微信的父親,我爸大概是21世紀為數不多不用微信的人了吧,跟我說事情的時候不是發短信,就是發郵件,而且郵件的标題都非常簡明扼要,正文詳實清晰,圖片放在附件裡面,有時還會加個『請』字。女生覺得父親的行為是微信時代的一股清流,比微信上一句一句發信息發語音不停發圖片跟我談事情,要好得不是一點點。

有一個階段,頓頓吃飯前,父親會打電話給她,吃飯了沒?熱切地敦促她吃飯。還有一些時候,父親會給她發短信,新西蘭脫脂牛奶24小包,上次買的豬肉脯和牛肉幹各4包。以前還在上學時,父親還會寫長長的郵件,告訴她該如何做職業規劃,如何擇業。

但是,這位女生告訴我,疫情後,父親到哪兒都要掃健康碼,終于,他允許家人幫他注冊了一個微信。他的微信功能隻局限于掃健康碼。和家人、朋友交流,依然是用短信或郵件;和同事交流,僅限于上班時間用QQ。女兒想讓他幫忙打印些資料,還是得發郵件給他。女生說,老爸是個喜歡簡單的人,每天早睡早起,周末爬山,不喜歡生活裡太多複雜的東西。

我發現了這樣一個規律,那些不用微信的人,大多是中年人——這個年齡,意味着他們已經在自己所在的領域做出了一些成績,是頗有話語權的人,唯有如此,他們才掌握了說不的權利。

不用微信的年輕人少之又有。那位女生和我說,她很羨慕父親的這種狀态,至于她自己,微信要回工作,朋友圈要發廣告,我們這一代都沒自由了。她的一個同事,半夜四點鐘還會在工作群布置工作。我還遇到一個大學生,請班裡的同學幫忙用微信打卡報平安一周後,由于實在不好意思麻煩别人,也就放棄了。我好不容易找到一個長期不用微信的年輕人,後來才知道,他們的工作群在QQ。即便如此,還是有同事吐槽她帶來了麻煩,不用微信,成了不符合這個年代的一種行為。

我也一度有些厭煩微信,原因是——我們的社交數據正在成為一種資本。我們的年齡、性别、愛好、微信錢包裡的資産,會成為廣告投放的依據。我們的社交關系,跟誰有更親密的交流,也會變成算法評估的指标——通過這些,算法會知道我們是不是更能創造價值的一群人。我們所閱讀的、浏覽的、搜索的,甚至我們的上網方式,是4G還是5G,也會成為衡量我們價值的标尺。算法還可以評判一群人是否是同事——如果它追蹤到這群人用的是同一個WIFI。我們在朋友圈裡看到什麼廣告,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我們在微信中度過的每一秒決定的,這難免有種被凝視和待價而沽之感。

明星不用微信的原因(不用微信的人)2

圖源視覺中國

可是,逃離微信可能嗎?

我請教過我的一位大學老師,他一直使用智能手機,卻不用微信。他在杭州的生活特别平靜,手機主要是通訊的工具——打電話、發短信,也是錢包和生活助手——支付、健康碼、買菜、點外賣,但微信,他始終沒裝。對他而言,那是一個不太适應的世界。可是他也寬慰我,我不贊成對抗,也沒有必要,關鍵是怎麼适合自己。如果這就是一種未來的生活方式,個人是難以相敵的。他還說,比如我不用微信,也失去很多,還有些時候,是别人幫我忙,是别人用微信給我提供了方便。

《人物》和幾位不用微信的人聊了聊,收集了他們的故事,或許并不全面,但是他們逃離微信的理由,以及如何生活的故事,或許能給你帶來一點小的啟發。我們的目的,是希望在這種個人難以相敵的系統中,你能有機會,找到讓自己愉快的表達自由。

水晶,策展人,44歲

關鍵詞:壓迫感,替代品

微信裡,如果有人給你發消息,會有個紅點,上面還有未讀消息的數字,我覺得這種東西對我特别有壓迫感。QQ我也沒用過,最早的時候,MSN用過一段時間,但總的來說,這些社交軟件,都會給我一種需要及時回複的壓力。我幹活的時候,如果看到這種紅點來找我,我會很想把它全部清掉,不然會覺得很難受。

紅點沒有了,才代表所有事情處理好了,但在微信上,這似乎不太可能。各種群,各種人,永遠不斷有消息進來,打電話兩三分鐘可以說清楚的事,微信上可能就要來來回回地扯,有時候别人發一句謝謝還要發個語音,而且你還可能聽不清,得聽個兩三遍。太低效了,我很不喜歡這種交流方式。

最早那幾年,對我來說,不用微信是要承受一定壓力的。我的工作會遇到一些客戶,或者領導,他們會提出邀請,加個微信吧,這個時候我要當着很多人的面告訴他們,不好意思,我沒有微信。他們其實會很奇怪,要麼覺得你是個奇葩,要麼覺得什麼意思?架子這麼大?也有人覺得我蠻不禮貌,蠻不識擡舉。後來時間久了,身邊人會幫我解釋,說水晶真的不用微信。

我不喜歡這種方式,我就要堅定地拒絕。這種時候,拒絕其實是需要勇氣的。隻有堅定拒絕,隻有承受住這些壓力,我才能夠保證我完整的時間、私人的空間,以及可控的交流方式。

我現在是一名策展人,也需要團隊合作。日常的工作,不那麼緊急的,主要靠郵件溝通,但如果是急事,郵件裡三句兩句說不清楚的,我就會直接打電話。臨時有一些事情,可能不是系統工作中的一部分,跟某項工作沒那麼緊密的聯系,可能就發短信說。郵件、電話、短信,是我和他人交流的主要渠道。

這樣對我的團隊來說可能是個好事。他們有自己的微信群,隻有我不在裡面。我是那種事無巨細都要管的老闆,操心的人,什麼東西讓我聽到了,我都要過問,都想插手。有時在辦公室我聽到他們說什麼,我都會想插進去讨論一下,個性使然。我不在群裡面,他們反倒可以自己拍闆、決策,可以放權讓他們處理絕大部分的事情。在一個團隊中,如果領導總是不斷來幹預一些很小的事,也很煩的,誰是最後的決定者和責任承擔者呢?他們會想,那反正老闆總要發表意見,總要管的嘛,那就等你來,你就會變得壓力很大。

我還有個發現,現代的很多人,是不敢打電話的,因為他們習慣了用微信。人們習慣微信發過去,别人很長時間才回複。所以大家好像會潛意識覺得,沒有和别人先說一聲,打電話會不會不太禮貌?但我沒有這樣的體驗,所以我不介意我的員工、朋友在有需要時給我打電話,他們可以用任何方式找到我。我打電話給别人,也不會有什麼恐懼。我覺得這種差别,就是社交媒介塑造我們社交行為的一個很好的例子吧。

确實,因為我是團隊leader,我有權力選擇做這樣的事情。我也會鼓勵團隊的其他成員,他們可以不來辦公室坐班,可以用任何自己舒服的方式、軟件交流,我都無所謂。我沒有這個壓力給你,你是自由的。

有一些朋友也表達過對我不用微信的羨慕。在他們的描述裡,那是一個他們也不太喜歡的世界,不想卷入那個世界。微信裡有不同的群,這些群有時候吐槽外人,有時候發生争吵,大家可能一言不合就相互拉黑,你需要靠點贊、轉發,來維護和一個人的關系,來刷存在感,來顯示你和别人的親近。有時候會形成一種脅迫,你不得不做一些違心的事,也不敢很真實地表達自己。

我相信,像我這樣不用微信的人,有一部分是因為有替代的社交媒介。比如我,更習慣使用微博。在那個世界當中,我會克制,也會思考,需要獨立地做很多判斷。另一方面,我也不受人際關系和很多東西的限制了,因為大部分人其實都不是生活中的人,我可以更自由、大膽地表達觀點,不用那麼溫良恭儉讓。微博是我和外界保持聯系的一種通道。在微博上,我看到的是外面的世界,是陌生的、和我有距離的世界,但微信打開來,是自己工作的消息,是别人工作的内容。

有一次在武漢天河機場候機,吃熱幹面時,我聽到一位女士在談論他們公司的貨品:那是一個醫療器械公司,最近有一批心髒支架出了問題,代理商反映完全不能用,貨值600多萬,公司内部正為這事扯皮,某領導建議用新産品替代,但是财務領導不同意,建議先隻換上海區域的,其他地方暫時不換,讓代理商繼續賣。我當時聽完很憤怒,把這個對話整理放到了微博上,那條微博獲得了4.6萬轉發,接近一萬條的評論,陸續有網友在私信中告訴了我那家公司的信息。

一個很好的結果是——兩天後,上海食藥監局的工作人員通過微博私信回複我,目前已經找到具體公司,上海各區也已通知各家醫院注意支架的進貨銷售情況。

我很樂意做這種事。在一些關乎公共利益的事件上,我還是會在公共輿論場上發聲,如果大家都不發聲,我會覺得非常可惜。任何時候,大家都有自我表達,或是進行公共表達的權利。但在微信上,在熟悉的朋友圈裡,有時候要顧及很多。從小受到的家庭教育,你的成長環境,包括你自己選擇的人設,要注意方方面面的平衡。

身邊也有閨蜜勸我用微信。我當然知道用微信傳文件會很方便,但如果我一旦跟一個人加了微信,跟另一些人也要加,不然這個平衡是無法把握的,别人會說你怎麼加他不加我呢?然後我的私人空間就會一步一步淪陷,我就為了一刻的便利,喪失了之後的長治久安。

不過,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出我這樣的選擇。對我來說,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先做了一個大的選擇——一份相對自由和獨立的職業,有了這個選擇前提後,我才能做出我不用微信的小選擇。

在這個微信越來越浸入生活的時代,堅持這個選擇也需要勇氣,但當我真的邁出這一步後,也會發現微信沒有那麼不可或缺,真正不可或缺的東西,是陽光、空氣和水,是你親近的人,你自己的能力。

唯一一次妥協,是在我媽媽生病那一年。那一年,家裡人拉了個微信群,裡面會傳一下檢查報告,CT影像。媽媽喜歡看家人們在裡面說話,看我們發各自的照片。她走後,我也就不用微信了。

明星不用微信的原因(不用微信的人)3

微信上未讀消息數字的小紅點,特别有壓迫感。圖源視覺中國

張先生,餐廳老闆,49歲

關鍵詞:低效、不真實

大概是2012年,我卸載了微信。

當時我還在國企上班,是一名制片人,有一天,我在群裡說,我要解散微信群了,然後給項目組立了一個規定,在項目組開始到結束這段時間,不建任何社交軟件群,所有的工作交流,以郵件群為基準,郵件回複什麼标準,郵件回複率達到多少,都有要求的。一開始也有人反對,但是不好意思,這是我的權力——我和集團說,我會保證利潤高過之前多少,但也要給我相應的權力。

當時我有這樣幾個感受——當然,我的視角是有點管理者的視角了。

當我在微信群發布一個通知時,明早九點半集團開會,我根本不知道對方有沒有看到,有的人說嗯,有的說收到,有的人說好的,有的人不回複,我覺得指令的反饋不是很明确。到了第二天,早上九點多了,有人在微信上說張總我堵車了,有人說孩子生病了,還有人說昨天沒看到微信。以前沒微信,他們要打電話給我請假,其實很多時候是不好意思開口的,但在微信上請假更随意了。有了微信,變成我要一個個和他們說,你們這些請假理由不太行。

還有一點,微信上的交流,實在是太低效了。每個人發一個單詞、短句,一個完整的句子都沒有,零零碎碎的發言,很容易造成誤解,也不知道要表達什麼,而且整個思維方式也會發生變化,從有體系的,變成碎片的。讨論一件事情時,我和他們說,我巴不得我的手機屏幕有一米長,才能一次性把你們讨論的事情看完,才能搞清楚你們每個人的觀點。

第三點,因為我當時是制片人,經常要在群裡面讨論活動細節。有一次,我們弄一個演唱會,群裡在發海報,結果還沒出票,海報就傳出去了。這種事情經常發生,我當時很頭大。我覺得微信沒有秘密,随手一個截圖就能轉發。郵件内容的轉發,不會那麼随意,這種洩露可能會少很多。

就這樣,我解散了工作的微信群,轉移到了Gmail郵件組,開啟了我不用微信的10年。

在生活裡,我也是喜歡和朋友面對面交流的。BP機時代需要見面,移動電話時代需要見面,微信時代也要見面。疫情期間,大家都上網課,在視頻裡見朋友,但是疫情隔離結束後,真實見到朋友的那種感覺,那種身體的在場、肢體的觸碰,是完全不一樣的,很強烈的感覺是,一個活人,人與人的交往是需要這種真實感的。

但微信是一個無法被看見的工具。不像見面,可以看到你的表情,不像打電話,可以聽到你的情緒,微信隻能看到一行行文字。如果對方說一句我在忙,他是真的在忙嗎?對方說你好,你也覺得冷冰冰的。我不喜歡這樣。

如果隻用微信交流,人與人會變得沒有粘性,也沒有情感。我之前還常和我侄女說,以前沒微信,很長一段時間沒見,我特别想念你,有了微信,我都不知道怎麼想你了。微信用多了,想念的感覺是會消失的,因為你有事沒事可以問句在幹嘛,朋友圈裡可以經常看到别人的動态,想念沒有以前珍貴了。

人與人之間要有責任感。如果你跟一個人的交流沒有責任感,是不對的。我們做任何事,其實都要有責任感。你得把一道菜做得讓客人盡量滿意,你的服務得讓他滿意。微信的交流也是這樣的,你認識一個朋友,這個朋友品格不錯,可以交,那我覺得雙方都要有責任感,都得見面去了解眼前的人,都得知道怎麼回事,不能說是幾行文字,幾段語音,把這個友就交定了,那之後還是會崩潰的。

我和家裡老人交流,一般就是打電話,和愛人、女兒交流,特别緊急的情況,會發短信,但平時交流以郵件為主,我不會在郵件裡說,吃了嗎?在幹嘛?起了嗎?這是人和人之間無效的交流,這是個AI的時代,讓你起床,讓你更舒服地用餐,還需要用人嗎?用人的時候,更應該注重他的人文、人性的部分。

每天早上5點左右,我會坐在電腦前寫一封郵件,發給我的愛人、家人、朋友,郵件内容和日常生活通常無關,而是和人文、藝術、哲學有關。女兒也生活在成都,和我住一個房子,但我還是有很多要給她發郵件的情況。和你聊天前,我剛給我女兒發了一封400字的郵件。前段時間,我在一封郵件裡就說,現在這個時代,除了你的未來不能點外賣,其他幾乎都能點。這也算是我對技術改變生活的一點小反思吧,用紙鈔購物,有一個真實的交換過程,但當所有東西都用線上支付時,人就像處在不真實的社交中,不真實的生活裡。

我現在開着一家餐廳,常有顧客問,張老闆你有沒有微信啊?我說沒有。如果你瞧得上我這個小店,就記一個座機号碼,下次随時來。當然,我能這麼任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我的妻子挺包容我。有時候别人找我,要先找我的妻子,我的妻子就像我的代理人,有時候是她幫我的忙,她用微信給我提供了便利。

疫情之後,到處都要掃碼。要掃碼的地方,我盡量不去,有時遇到了,我也要和他們掰扯一下,算是我的一種掙紮吧——我說那我的父母都是80多歲了,不會用智能手機,那怎麼辦?他們就成了完全被隔絕的人了嗎?沒有其他方式嗎?我又說,假如一些低保戶,買不起智能手機,難道沒有别的防控方式了嗎?當然,很多時候隻是掰扯,也沒什麼作用。我也不是活在真空裡,我去外面吃東西,有時候必須掃健康碼,我就找了個不怎麼用的手機,注冊了微信,用來掃碼,不加任何人。但是,我平時都用自己那台黑莓手機,那裡沒有微信的。

一個轉折來了。每個周日,是我自己的時間,有一次,我去書店,帶了黑莓手機,測了體溫,沒問題,但是工作人員一定要看我的健康碼,我跟他說了半天,還是不讓我進,後來,我扭頭就走了。我當時真的是有種憤怒的,微信現在成了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錢包、遊戲、短視頻、社交、購物,全方位包圍了我們,但憑什麼微信必須要成為我的生活方式?是不是我沒有微信就生活不下去了?這樣的局限是有問題的。

掃碼成為一種生活日常。圖源視覺中國

方老師,大學教授,男,64歲

關鍵詞:手裡的手機,選擇的權利

有一年,我到巴黎訪學,住在聖米歇爾,就在巴黎聖母院對面。我到那兒已經兩三天了,出來散步,看到有位法國女士,從包裡掏出個手機來,開始打電話。我一看,說了一句比較俏皮的話,法國人也用『手』機啊。我說這句什麼意思呢?我在咬文嚼字,手機在中國才叫手機,是handy的,拿在手上的。但在德國、法國、美國,他們通常是放包裡的。你看中國的馬路上,很多人是把手機拿在手裡走路的,不拿好像空落落的。

我很少用手機,幾乎不開。很有意思的是,我用手機的時候,是像看報紙一樣的,要坐在椅子上,正襟危坐的,看手機。但是我發現我的那些學生不一樣,他們随時随地都可以用手機,邊走邊用,我這樣用手機的方式,在他們看來是很奇怪的。所以,不同的媒介,可能有不同的使用方式,你也可以說我還停留在過去。

我和愛人去吃飯,看到旁邊坐着一對情侶,也是一樣的,兩個人吃飯不說話的,各自低頭看手機。這個場景太常見了。這個東西已經嵌入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文化裡了。

我不愛用手機,是有曆史原因的。從1986年開始,我生活在德國,待了20年。在德國我也有手機,但那時候,德國人的習慣是手機一般不大用的,手機是很私密的東西,一般隻有關系特别好的人才會有你手機号,其他人找你一般打座機。回國後,我一開始也用手機,後來發現,各種地方、各種表達都要填手機号,然後其他人也老打手機找我,什麼事都要打電話說,不堪其擾,一兩年後,我就不用手機了。

我要去銀行開個賬戶,填表時,對方說填手機号,我說我沒有手機,他說沒有手機你也沒法填表,沒法開戶。我這人比較較真,說把你們行長叫出來。我就問了,中國法律有沒有說每個人必須要用手機?有的話,那我就買手機。他當然拿不出來,後來也就讓我填了座機。

現在,人們交往的方式已經變了。以前人們見面,交換個名片,然後就走了,現在,大家掃一掃,加個微信。不止一個人,好幾次别人都問我,有陌生人,也有認識七八年的老朋友重新見面,我說沒手機,沒微信,大家會問,你沒手機怎麼行啊?我說怎麼不行啊。然後他們第二句話、第三句話就是,沒手機好啊,有手機太煩了。他們表達了一點羨慕。再想想,又說,還是有好,沒有怎麼過?

怎麼過這個詞很有意思,包括你給我發的第一封郵件也是這樣,說想了解不用微信的人的生活,在你們看來,好像确實是無法想象的。那我就給你講講我的生活是怎麼過的。

不用微信,我的生産力解放了很多。總有人說,方老師,你這個歲數怎麼還這麼高産,因為我寫東西寫得比較多。我一般笑笑說,因為我不用手機啊。用手機真的是一個很碎片的行為,會把你的時間切割成一塊一塊的,沒過多久就拿起手機看,忍不住的,但我們寫作其實又需要思路很連貫的,一個消息進來了,思路可能是會被打斷的,我不喜歡那種不專注的感覺。

用微信真的很浪費時間。我太太用微信,手機一會兒就嘀嘀嘀,還經常看朋友圈,一刷起來沒完沒了。我還知道有些教授,是要數自己朋友圈有多少人點贊的,看看哪些學生沒點。這樣子,生活都多了點表演型人格。疫情的時候我在線上講完課,很多學生在那個對話框裡排隊說謝謝老師,感覺這種習慣也都是現在這些社交媒體帶起來的。

明星不用微信的原因(不用微信的人)4

地鐵上幾乎每位乘客都在看手機。圖源視覺中國

我是一個大學老師。我覺得我沒有因為不用手機、不用微信耽誤什麼事。郵件我一般都及時查,及時回複。就算白天出門了,晚上一定也會回。如果一個學生下午五點要交什麼東西,早上才發郵件找我,那不好意思,我确實有可能錯過,做這些事應該留點提前量。我也不是行政上的領導,有一大堆表格要簽,有一堆會要開,我相對是自由的。

學院裡的老師們本來有一個微信群,通知都發在這裡面,後來為了我,專門要郵件通知。因為我這個年紀了,他們也就原諒了我,可現實是,你們年輕人是不行的,你做一份工作,你說你不用微信工作群,對不起,你明天不用來了。你們沒有選擇權的。但我的職業和年齡,是給了我一點特權的。

我的朋友們一般隻有我家的座機号,這也有個不好的地方,北京這個地方是個大轉盤,很多朋友來了,知道我好吃好喝,總會來請我去吃夜宵,或者喝點酒,有時候實在太累了,不想去,本來可以說我在天津出差呢,找個借口就不去了,但是人家打電話到你座機了,你接起來,逃都逃不掉。

出差的時候,我會帶手機的,不然活動方聯系不到我,那是麻煩人家。他們來機場或者火車站接我的人,就會給我發短信,說自己在哪裡等我。有時候出門赴約,我也會帶手機,因為地方不熟,怕找不到地耽誤了時間,實在找不到了,就會給他們打個電話。

對一個不用手機的人來說,你可以看到一些新生事物對你生活的影響。過去出門,我從來不擔心,随時都能打到車,這兩三年開始吧,路上經常攔不到車了,有時候還是有些窘迫的。我就讓我兒子給我打好網約車,出小區就上車。回來的時候,隻能麻煩朋友、學生幫我打。我會讓他們給我打那種我可以自己付現金的——我現在出門都還是帶現金,不管打車還是買單,我一大把錢掏出來給人家。一些出租車司機找不出零錢,沒辦法,我就讓他們不用找了。

其實在國外,不用手機,不用微信,好像也不是一件太奇怪的事。我們學校每年會請一些國外學者到中國開會,每年會來15-20個人,每年總有幾個人是和我一樣不用手機的。我就好像找到了很少數的同類一樣,他們不會覺得驚訝,也不會多問。那個時候,你覺得找到了一些理解你的人。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富含鈣的食物
富含鈣的食物
富含鈣的食物?牛奶牛奶中含有的鈣質十分豐富,在衆多食物中,牛奶的含鈣量高居榜首對于想要通過飲食補充鈣質的人,适合每天晚上睡前飲用一杯熱牛奶不僅可以攝入足夠的鈣質,還可以補充蛋白質,裡面的氨基酸物質還具有改善睡眠,提高睡眠質量的功效除此之外,...
2024-12-29
烙餅和面是涼水還是熱水好
烙餅和面是涼水還是熱水好
烙餅和面是涼水還是熱水好?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山西人,家裡餐桌上平時吃得最多的就是各種面食了都說我國的面食看山西,确實,普通的面粉在山西人的手裡可以變化出很多花樣,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烙餅和面是涼水還是熱水好?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烙餅和...
2024-12-29
經期可以吃水果嗎
經期可以吃水果嗎
經期可以吃水果嗎?女性來月經期間是可以吃水果的月經期間的飲食,跟平時并沒有太大的區别像平時吃的比較多的蘋果、香蕉等都可以正常吃但是建議在月經期間,不要吃冰凍過的水果,要吃常溫的水果因為冰凍過的水果容易引起肚子不舒服、腹瀉,會加重痛經的情況出...
2024-12-29
畚箕是什麼意思
畚箕是什麼意思
畚箕是什麼意思?畚箕是用木、竹、鐵片做成的一種鏟狀盤,通常有一短把,用以收運從地闆上掃除的垃圾,撮垃圾、糧食等,一般也用作農用工具,在農村比較常見,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畚箕是什麼意思?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畚箕是什麼意思畚箕是用木...
2024-12-29
人生三大正确選擇
人生三大正确選擇
人生三大正确選擇?文/芨芨草人生到處充滿選擇每一次選擇,都和人生、命運有很大的關系選擇對了,人生可能就順利一些;選擇錯了,人生就會跋涉一點,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人生三大正确選擇?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人生三大正确選擇文/...
2024-12-29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