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過年”,古人如何應對?詩歌,有話說
“爆竹聲中一歲除”。年的腳步,總是伴随着儀式感如約而至。在這個“不一般”的春節,為減少疫情傳播風險,不少人選擇了就地過年。那麼,年味是不是淡了?儀式感是不是弱了?讓我們一起穿越回古代,和同在異鄉過年的大詩人們一起感受就地過年裡的人生百味。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裡,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作》高适
公元750年,除夕夜,47歲的高适獨自住在薊門客舍。此刻,即便是粗犷豪放的高适,内心也難免有些傷感。在寒冷的燈光映照下,他難以入眠。他在想:故鄉的人今夜一定也在思念遠在千裡之外的我吧。
2月12日,喜大夫到達北京市海澱區一處集中醫學觀察點後,和母親視頻報平安。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随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田家元日》孟浩然
開元十五年春節,孟浩然正旅居長安,準備參加人生中的第一場科舉考試。他就地過年的方式和我們想象中的不大一樣。這一年初一一大早,他在田間和農民伯伯們一起扶犁耕作;傍晚,又背着鋤頭和牧童一道回歸村莊。
2月15日,貴州省丹寨縣揚武鎮五一村村民在犁田。 新華社發(潘皇權 攝)
松風溜溜作春寒,伴我饑腸響夜闌。
牛糞火中燒芋子,山人更吃懶殘殘。
——《除夕訪子野食燒芋戲作》蘇轼
蘇轼是四川眉山人,當官之後基本都在外省,所以就地過年也就成了蘇轼的“家常便飯”。沒辦法與家人團圓的除夕夜,我們的美食達人——蘇大人去找了好友子野,分享了一道很“上頭”的年夜菜。
2月11日,苗族村民馬雍在擺放年夜飯。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紫陌相逢誰不客,青燈作伴未為孤。
何須家裡作時節,隻問旗亭有酒無。
——《又除夕絕句》楊萬裡
南宋名臣楊萬裡是一個耿直boy。他共為我們留下了6首除夕詩,每一首都在外地所寫。這一年除夕,楊萬裡又在出差的路上。冰天雪地,寒風陣陣,除夕阖家歡樂之時獨身一人出差,楊萬裡卻很豁達。
拼版照片:左圖為2月10日,聶華辰在工作的順豐速運深圳區福星營業部前“比心”(新華社記者毛思倩攝);右圖為2月10日,聶華辰的父母妻兒在老家河南省通許縣四所樓鎮真會村的家中“比心”(新華社記者李嘉南攝)。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今天同樣身處異鄉的你,現在選擇給父母打一通視頻電話、給愛人準備一頓可口飯菜、陪孩子看一台熱鬧春晚、與久違親友“雲端”暢聊……就地過年,年味依舊。
這個春節,謝謝不回家的你,待到春花爛漫時,再踏歸途也不遲。
出品人: 孫志平
監制:幸培瑜
統籌:吳炜玲
編導:何莉、郝瑞
制作:新華FM工作室
新華社音視頻部
出品
來源: 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