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頻道播放的古裝連續劇《于成龍》,深深折服在于成龍的人格魅力之中,讓人不禁好奇,在真實的曆史中,于成龍是個什麼樣的人!
在吳子牛導演執導,由成泰燊主演的電視劇《于成龍》中,以于成龍為官經曆為主線,講述了在他的為官生涯之中,為民做主、為民請命、為民除害、為民造福的故事。曆史上真實的于成龍,是否像電視劇中展現的那樣,是一個一心為民的好官呢?
曆史上的于成龍,的确以清廉能幹著稱,曾經三次評“卓異”政績,被康熙帝贊揚:“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
于成龍生于明朝末年,是山西永甯人氏,字北冥,号于山。于成龍在家排行老二,母親田氏在他出生後不久就去世了。父親繼娶了一位妻子,于成龍與繼母關系也很好。
崇祯十二年,于成龍參加鄉試,痛陳科舉舞弊的問題。因此未能入正榜,被列入正榜,仍能參加會試。會試及第之後,腐朽的統治讓于成龍不願意出仕做官,于是以父親老病為由回到家鄉。
清順治早期,于成龍也曾經參加過科舉。但是第一次科舉失敗了,而那個時候于成龍已經三十五歲,家庭的重擔落在肩上,使他無法專心學習,于是就暫時放棄了科舉。
當時于成龍長兄去世,父親老病,需要湯藥,母親雖然康健,但是卻也是暮年。上有老,下有小,家中大大小小都指望于成龍養家糊口。所以生活清貧,也無法專心學業。
父親去世之後,守孝期滿,于成龍才得以在順治十八年,繼續到國子監學習,準備出仕做官。也是這一年,于成龍被任命為羅城縣縣令。為了“心此行絕不以溫飽為志,誓勿昧天理良”的抱負,于成龍辭别妻子,來到有名的貧困縣羅城,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羅城縣是于成龍的起點,也是他清廉為民最主要的體現。在這裡擔任縣令期間,于成龍可以說将自己的一切都交給了百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羅城縣當時隻有六戶人家,土地貧瘠,就連縣衙也就是三間破茅草屋。于成龍最後隻能寄居在關帝廟中,在這裡辦理事務。
羅城的前兩任縣令,一死一逃。而于成龍到了這兒之後,随從的無名仆從也一樣死的死,逃的逃。于成龍到這兒不久也生病了,但是他卻帶兵堅持工作。
為了吸引外來人民定居,恢複農業生産,下令切實解決新附百姓的定居和墾荒中遇到的問題。
窮山惡水出刁民,羅城縣窮困落後,自然也不怎麼服管制。所以除了貧困是羅城縣的大問題之外,犯罪率高也是當時的主要問題。深知亂世用重典的于成龍,建立保甲,嚴懲緝獲案犯,大張聲勢地“嚴禁盜賊”。
當時領縣常來侵擾,于成龍一介書生,召集壯士,訓練民兵。最後甚至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全,決定親自帶兵前往繳殺“鄰盜”。于成龍如此決心,讓“鄰盜”驚慌,最終主動求和。于成龍因此,保護了羅城縣的安甯。
在于成龍的治理下,羅城縣逐漸恢複生機,漸漸的富裕起來,于成龍因此受到上峰賞識。此後在各地任官,于成龍都堅持自己在羅城縣的作風。辦事為民,大公無私,為百姓謀福利。
他一生清廉為官,去世之後,木箱中隻有一套官服,别無餘物,清廷上谥号“清瑞”。正是因為他的清廉正直,一心為民,所以才受到百姓的愛戴。就像電視劇演的那樣,當他重新回到當初任地之時,老百姓們紛紛将他包圍,像是對待親人一樣,關心他的生活,與他說些家長裡短。
于成龍一生節儉,雖然官越做越大,但是艱苦樸素的精神一直在他身上有所體現。他在江南時,整日吃糙米,喝稀粥,食青菜,終年不知肉味,因此江南人們稱他為“于青菜”。他天南地北,宦海20餘年,隻身天涯,不帶家眷,隻一個結發妻闊别20年後才得一見。他的清操苦節享譽當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