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家企業上台分享,近50家企業到場交流,連續5年位居“全國工業百強區之首”的龍崗又有大動作!
昨天(6日)下午,2023年首屆綠色技術産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在深圳市龍崗區舉行,同時這也是龍崗區助力“專精特新”企業“走出去”的啟動會,線上線下上百家企業參會,他們有一個共同目标——“抱團出海”搶訂單。
與會企業家參觀交流中
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規模創曆史新高,貨物貿易額達13.8萬億元,同比增長19.4%,高于整體增速11.7個百分點。在國内消費低迷的背景下,“一帶一路”市場火熱、訂單激增,怎能不讓人眼紅?
今年1月以來,全國已有多地組團出國“搶訂單”,龍崗企業家“坐不住”“慢不得”也“等不起”。龍崗是深圳的産業大區和外貿大區,龍崗企業“走出去”的熱情高漲、需求分外強烈。座談會現場,多位企業家直言,“我們最迫切的需求,就是出國拿訂單!”
本次活動的主要目的,就是為龍崗企業“走出去”搭平台、拓市場、搶訂單。
“通過建立海外創新中心、開展國際技術對接、探索“抱團出海”機制等形式,幫助中小企業‘走出去’。”活動主辦方之一,一帶一路環境技術交流與轉移中心(深圳)主任禹芝文說,中小企業要“走出去”難度非常大,坑也特别多,很不容易。如果跟着已有國際經驗的大型央企國企出去,風險相對可控,所以我們探索了“抱團出海”機制。
“一帶一路中心”主任禹芝文緻辭
龍崗區投資推廣和企業服務中心副主任黃穎也表示,希望在座企業家持續深化與一帶一路環境技術交流與轉移中心(深圳)(以下簡稱“一帶一路中心”)交流合作,助推企業對接上下遊産業鍊,推動項目、技術、人才、資本等要素充分撮合匹配,助力企業行穩緻遠,打造企業高質量、高效率發展的龍崗樣本。
龍崗區投資服務中心副主任黃穎緻辭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座談會還有幾大特點。
一是活動讓企業家唱主角。
兩個多小時的座談會,一小時用于企業家分享市場對接成功案例、交流技術,半小時用于企業“走出去”合規分享、2023年“走出去”一攬子計劃分享、綠色礦山場景需求對接,20分鐘用于企業家自由交流。政府搭台,企業唱戲,就是要讓企業家暢所欲言。
為海集團總裁、綠志研究院院長楊根宏分享建築廢棄物循環利用技術
“我們會将企業家的需求收集起來,進行分門别類,然後提供精準服務。”禹芝文說,“我們以前也在網上辦了一些交流會,但交流不夠詳細,溝通不夠充分,聊完就沒有下文了。像今天這樣的面對面交流就很好,企業的需求和優勢講得明明白白。”
二是參與企業以“專精特新”企業為主,聚焦專精特新企業市場拓展。許多企業不但具有技術優勢,還搭上了綠色低碳發展的快車。
分享案例的10家企業中,有企業将綠色環保防雷安全技術用于“一帶一路”智慧城市建設,有企業實現黃木崗立交“項目廢棄物100%可循環利用”,有企業實現地鐵車廂空氣淨化消毒從無到有的創新,還有企業發力綠色砂石料生産……這些企業,為我們描繪了深圳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新畫卷。
三是活動依托“一帶一路中心”的海内外資源渠道,進行精準的供需匹配與對接。
何謂精準對接?深圳遠征技術有限公司夏玫副主任分享了該公司去昆明推廣綠色環保防雷安全技術的故事。“我們跟着‘一帶一路中心’,與對方的設計院、建築部門一個部門一個部門地對接,從黨委書記、總經理到總工、設計師等挨個聊,最後雙方确定了合作關系。”
深圳遠征技術有限公司夏玫副主任分享綠色環保防雷安全技術
禹芝文說,所以我們的企業家還是要‘走出去’,與目标客戶面對面交流,才能弄清楚供需雙方的真正需求。接下來,我們還會将國外的先進技術和需求“引進來”,帶着國外官員和企業家到深圳的企業參觀、交流。
據了解,目前該中心已成立老撾、巴西、迪拜、德國、新加坡等海外創新中心,設立節能減排、氫能源、安全節能照明等29個綠色産業聯合創新中心,正在籌建馬來西亞、阿聯酋、俄羅斯、泰國、柬埔寨、韓國等海外創新中心,通過建立海外創新中心、開展國際技術對接、探索“抱團出海”機制等形式,中心已集聚評估數百項綠色技術,并持續推動信息共享、技術交流、産業合作以及項目落地。
四是座談會緻力于開展綠色低碳環保技術交流合作,将推動深圳“綠色産業”全球化發展。
據介紹,“一帶一路中心”是首家服務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家級實體平台,由生态環境部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建,始終緻力于開展綠色低碳環保技術交流合作,集聚國内外優勢資源,帶動綠色産業、技術和項目轉移。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各國共同追求的目标和全球治理的重要内容。”禹芝文說,希望與深圳企業家攜手并進,共建聯合創新機構,共研共享技術和專利,共營創新團隊,推進我國綠色“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
座談會結束後,不斷有企業家找禹芝文加微信交流,還有企業家稱下一次活動要帶朋友來參加。據介紹,接下來“一帶一路中心”還将在深圳多區持續開展交流活動,推進綠色技術産業高質量發展。
總策劃:陳文定 鄒瑩
執行策劃:周昌和
總統籌:任笑一 趙勇 陳璐璐
采寫:奧一網基層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蔣清君
編輯:王澤權
設計:鄭柏琪 梁雪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