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古人寫山水以寄情,今人則賞山水詩以品情,山水承載着古人與今人的情思。并且優秀的山水詩,大都具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特征。它可以讓今人足不出戶,便可以獲得對山水最直接的審美感受。本文要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暮江吟》,便是一首描寫山水的千古絕唱。
《暮江吟》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曆來以寫景之微妙,備受世人稱道。無論是詩中的“紅日西沉”,還是“新月東升”,都是一幅絕美的自然畫卷,展現出讓人心醉的神奇力量。全詩語言清麗,格調清新,寫景繪影繪色,細緻真切。
所謂“古人寫山水以寄情”,白居易在這首詩中亦如此。這首詩是白居易當年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所寫。對于朝中政治昏暗、牛李黨争激烈的局面,白居易自求外任,心情是輕松暢快的。所以這首詩中絕美的自然景色,流露了白居易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和心情的愉悅。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白居易的這首《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首先,我們來看詩的開篇兩句“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它是白居易對“紅日西沉”時,陽光照射在江面上的景象描寫。即一道殘陽幾乎是貼着地平線,照射在江面上,呈現出一半碧色,一半紅色的絢麗景象。相信這幅美得令人心醉的景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親眼目睹過。
而懷着這種親眼目睹過的體驗,我們就能明白白居易這首詩的高妙。先是這裡的“鋪”字便用得生動形象。殘陽本身已經接近地平線了,當它的光線照射過來時,便幾乎是貼着地面,也就是“鋪”在江面上。所以用“鋪”字最為準确。其次,殘陽照射到江面上時,光色的瞬息變化,與受光面積的區别,便造成了會呈現兩種顔色的絢麗景象。可見白居易寫景的細緻真切。
接下來的一句“可憐九月初三夜”,雖然是個過渡句,但是它在表明時間是農曆九月初三,也就是深秋的夜晚的同時,還流露了自己的喜悅之情。你看它的意思是說,最可愛的還是那深秋的夜晚。從另一方面來看,這句詩還給出了具體的時間線,即從日落到了夜晚,時間是逐漸向後推移的。
最後一句“露似真珠月似弓”,意思是說,露水像珍珠一樣晶瑩光亮,彎彎的月亮則像弓一樣。這句詩明顯是承上一句中的時間變化,對夜裡的江邊景色進行了描寫。兩個巧妙的比喻,無疑描繪出了深秋月夜的迷人景象,也創造出了和諧、甯靜的意境。而白居易能夠從日落看到深夜,足以見得他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綜觀白居易的這首詩,其讓人心醉之處,無疑是攝取了兩幅美麗的自然界的畫面。一幅夕陽西沉、晚霞映江,一幅彎月東升、露珠晶瑩。後人每每評價此詩,均說它“麗絕韻絕,令人神往”。總的來說,白居易的這首詩是一首每一句都讓人心醉的千古絕唱。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