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線實踐養魚深知從業不易!
"水花魚"不誤導不誇大不炒作!
今年開春以來,湖州地區養殖的黃颡魚出現了大規模爆發性死亡。
浙江省淡水水産研究所及時派出科技人員進行流行病調查,調查結果表明,此次大規模發病的黃颡魚主要症狀不同于往年,沒有出現爛身、裂頭和腹水等,主要表現為:頭部和腹部充血、鰓絲出血、表皮斑塊狀脫落、肝髒病變、膽囊腫大、肛門紅腫,常伴有腸炎、突然停食、魚沿池塘邊緩遊、急性死亡等現象,發病池從每天死亡幾十斤迅速增加到幾百公斤,一口塘一周左右幾乎全軍覆滅。但同池混養或搭養的白魚或其他常規魚不發生死亡。該病從最早發生死亡的區域向周邊擴散,現已蔓延至湖州主養黃颡魚的鄉鎮。
在調查基礎上,科技人員分别進行了寄生蟲、細菌和病毒等病原分析。鰓絲和鳍條顯微鏡觀察,未發現大量寄生蟲感染。對來自多個養殖場病魚内髒器官用不同培養基進行細菌分離,未見大量細菌生長;分離獲得的細菌經靶動物感染試驗,結果也顯示為非緻病菌。
此外,根據國内養殖魚類主要病毒性病原的流行情況,檢測了鮰疱疹病毒CCV、GCRV(I型、II型、III型)、KHV、CEV、SVCV、冠狀病毒、鲈魚蛙虹彩病毒等15種主要病毒性病原,結果都為陰性。
以上結果分析表明,發病原因不屬于寄生蟲、細菌和已報道的病毒病原。通過将病魚内髒組織進行盲法病毒分離,對健康黃颡魚進行腹腔注射感染組織濾液,與正常生理鹽水注射組比較,組織濾液感染組3日累積死亡率達到75%,5日累積死亡率達到100%,而對照組未出現死亡。
感染結果表明,發病魚樣品内髒組織存在高緻死的濾過性病原。針對未知濾過性病原,淡水水産所将進一步加大科研力量進行深入研究。
鑒于目前湖州地區黃颡魚發病嚴重且範圍廣的情況,建議養殖戶采取以下措施:
(1)對健康魚進行“隔離”保護,對用具進行消毒、單獨使用;
(2)适量投飼,并在飼料中添加VC、免疫多糖等,提高其抗病力;
(3)穩定水質,加強增氧,不宜進水或換水,不宜使用刺激性強的藥物,盡可能減少對魚體産生刺激或應激;
(4)減少苗種流通,避免疾病向周邊擴散傳播;
(5)及時撈出病死魚,并進行無害化處理,發病池水必須消毒處理後才能外排。
(來源:浙江省淡水水産研究所)
本文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如有不同見解或者内容補充請留言或評論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