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老太太生了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傘店老闆,小女兒當了染坊的老闆。于是,老太太整天憂心忡忡。逢上晴天,她怕大女兒傘店的雨傘賣不出去;逢上雨天,她又擔心小女兒染出的布晾不幹。她天天為女兒擔憂,日子過得很憂郁,久而久之,愁出了一身的毛病。
後來,一位聰明人告訴她:“老太太,你真是好福氣,下雨天,你大女兒的傘店會顧客盈門;而晴天你小女兒的染坊又生意興隆,不論哪一天你都應該高興才是啊!”老太太一想,果真是這個道理,從此她便整天笑容滿面,再也不憂郁了。
憂和喜是事物給你帶來的兩種心情,隻要你不鑽牛角尖,想問題善于從兩面或多個角度去思考,哲理就在你身邊,大可不必憂心忡忡,更不用像故事中的老太太那樣天天抹淚兒。
著名的寓言作家伊索,年輕時曾經當過奴隸。一天,他的主人要他準備一桌最好的酒菜,以款待一些德高望重的哲學家。當菜一盤盤端上來時,主人發現滿桌都是動物的舌頭,牛舌、豬舌、羊舌、鹿舌……簡直就是一桌舌頭大餐。
全桌客人出于禮貌,隻敢小聲地相互議論。機靈的主人發現賓客們的竊竊私語和懷疑的神色,連忙氣急敗壞地把伊索叫進來興師問罪:“我不是叫你準備一桌最好的菜嗎?你準備這些東西究竟是什麼意思?”伊索不慌不忙、謙恭有禮地回答:“在座的貴客都是知識淵博的哲學家,他們高深的學問需要用舌頭來闡述。對他們來說,我實在想不出還有什麼比舌頭更珍貴的東西了。”哲學家們聽了他這番對舌頭的吹捧,都不禁轉怒為喜,紛紛開懷大笑。
第二天,主人又要伊索準備一桌最不好的菜,招待别的客人。這批客人是主人住在鄉下的親戚,主人一向看不起他們,認為他們隻是一群老土的鄉巴佬,隻有在逢年過節時,主人才會勉強招待他們來家裡吃飯。
宴會開始後,菜一盤盤地端上來,卻仍然還是一桌舌頭大餐。主人火冒三丈,氣沖沖地跑進廚房質問伊索:“你昨天不是說舌頭是最好的菜,怎麼這會兒又變成了最不好的菜了?”隻見伊索鎮靜地回答:“禍從口出,舌頭會為我們制造災難,引起别人的不悅,所以它也是最不好的東西。”主人聽了,不禁啞口無言。
尼采曾說:“沒有真正的事實,隻有诠釋。”最好的東西到了另外一種情境,可能會變成最壞的東西;同樣,你棄如敝屣的東西到了他人手上,也可能會是對方的無價之寶。因此,當你從好的一面看,映入你眼簾的會是世界的美好;當你從壞的一面看,隻會看到一個千瘡百孔的人生。是從哪個方面看,決定權在你。當事情無法改變時,改變看事情的角度,你一定能找到出路。
古時候有一位國王,夢見山倒了、水枯了、花也謝了,便叫王後給他解夢。王後說:“大事不好。山倒了指江山要倒;水枯了指民衆離心,君是舟,民是水,水枯了,舟也不能行了;花謝了指好景不長了。”國王聽後驚出一身冷汗,從此患病,且愈來愈重。一天,一位大臣參見國王,國王在病榻上說出了他的心事,哪知大臣一聽,大笑說:“太好了,山倒了指從此天下太平;水枯指真龍現身,國王,你是真龍天子;花謝了,花謝見果呀!”國王全身輕松,很快痊愈。
契诃夫在他的《生活是美好的》一文中的文字,給了我們追求成功路上的安慰:“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裡着火了,那你應該高興,而且感謝上蒼:多虧你的衣袋不是火藥庫。要是有窮親戚上别墅來找你,那你不要臉色發白,而是要喜洋洋地叫道:挺好,幸虧來的不是警察!要是你的手指頭紮了一根刺,那你應當高興:挺好,多虧這根刺不是紮在眼睛裡!要是你有一顆牙痛起來,那你該高興:幸虧不是滿口的牙痛。”契诃夫在文章最後寫道:“依此類推……朋友,照我的勸告去做吧,你的生活就會歡樂無窮了。”
相信所有的人都可以從這篇文章中得到啟發:快樂和幸福不是由你的地位、你的财富所決定的,而是由你的心境、你的感受所創造的。
人的思維也是如此。如果你在潛意識中認為自己是一個失敗的人,你會不斷地在自己内心看到一個垂頭喪氣、難當大任的自我,聽到“我不長進、沒有出息”這一類的負面信息;然後感受沮喪、自卑、無奈與無能,而你在現實生活中便“注定”會失敗。另一方面,如果你在潛意識中認為自己是一個成功人士,你會不斷地在内心見到一個意氣風發、神清氣爽的自我,聽到“你做得很好,但你會做得更好”這一類的激勵信息,然後感受到喜悅、自尊、快慰與卓越,結果你在現實生活中便“注定”會成功。
同一件事情,同一樣東西,因為情境不同、認知不同,就容易産生不同的解讀。每一件事都有好多面,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就會得出不同結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