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指用小人卑鄙的想法,去推測君子高尚的思想境界。此語原為: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心。最早見于《左傳•昭公二十八年》。
春秋時期,魏舒掌握了晉國大權,當時梗陽(今山西清徐),出了件大案。被告想用美女和樂隊賄賂魏舒,以逃避法律制裁,魏舒手下的閻沒和女寬為了勸魏不受賄賂,兩人一同去拜訪他,用餐時,閻沒和寬女并不提辦案的事,隻是在用餐開始、中間和飯後歎息了三次。魏舒大惑不解,問其原由,二人說:“饋之始主,恐其不足,是以歎;中置,自咎曰:“豈将軍食之而有足?”是以再歎;及饋之畢,願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心,屬厭已,是已三歎。”意為:開始吃飯時,我們擔心飯菜不夠,所以歎氣;吃到一半,見飯菜豐盛,我們又責備自己多慮,哪有将軍請客不讓客人吃飽的事?所以又歎氣;吃完飯,我們想小人物肚子也有吃飽的時候,但願君子欲望也像小人物的肚子,也有滿足之時,所以又一次歎息。閻沒和女寬用這番話來委婉地勸說魏舒辦事要秉公執法。
幾經流傳,“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心,屬厭而已”便演變成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義也有了改變。
,